2010年如證法師新春團拜開示

如法行持 大吉大利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今天是新春開工第一天,新春伊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非常高興。新的一年,我們都希望大吉大利,而只有依照正法努力實踐,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新年第一天見面,我想藉由上師的教誡,用三個主題和大家共勉,這三個主題是──研討廣論的重要性、常常做祈求、常做善行總結。

 

一、研討廣論的重要性

避免中斷因緣

  上師說,研討廣論,最重要的就是「一群人一起研討」。因為一個人學,最可怕的就是「中斷因緣」,首先是忙,再來就是生病、心情不好,或者是動盪,飛到這裡,飛到那裡,然後就中斷了。隔一段時間,想起來又去聽,再有什麼變動的話,又中斷了;中斷幾次之後,興趣就不太大了。

  我自己也接觸很多很忙、對廣論很好樂的學員,後來中斷、沒有再學習,就是因為幾次沒來,便不好意思再來。認真地推動廣論研討,就是希望避免學法中斷的因緣,這個很重要。

 

熟悉理路 對境活用

  小組學習的風氣,對大家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同一個段落可以重複聽很多遍,也會對那些段落熟悉。上師指出,如果對於師父所講的所有理路不熟悉的話,就無法「將法義結合心續」。

  我自己以前都是聽個兩遍,跟別人講完後,那些理路幾乎全部忘光,等到下次再講的時候,只記得「這個我聽過」,但理路根本不是我的。因此在面對問題、起了大煩惱的時候,雖然前兩天才聽過的東西,可是就是起不了現行,連思惟都沒辦法。為什麼?因為對理路實在不熟。

  後來我對所學的東西變得比較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帶人。有時候,一個看來很不起眼的研討進度,我可能重複聽個十幾遍,就會記住很多理路。例如,上師曾經在僧團講「孤獨感」教授,剛開始我自認是一個滿陽光的人,沒有這種問題,後來,因為要帶人,我都要聽個好幾遍,甚至去體會生活當中,到底是怎樣的狀態會有這些問題,所以對上師這個教授的理路非常熟悉,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

  之前,我對全職人員上過兩次上師開示,雖然每一講僅僅一、兩個小時,但我準備的時間至少都在五小時以上,所以對那個理路很熟悉。例如有一講,上師從苦樂問題談到「如何出汙泥而不染」的方法──必須對法義熟悉、要有智慧;怎樣才能有智慧──必須串習法義。還有一講,上師提到每個人做事都有業力的偏向性,上師在那一段有一個總結:「你認為最該做的事情,有可能是最沒有必要做的事情。」由於熟悉這幾個理路,後來我在學習廣論的過程中,就比較有經驗:求精,不求快!

 

法能入心 爭論就少

  園區也是從去年開始推動小組的廣論研討,如願法師有感而發──園區最近爭議少很多,因為大家空下來的時間都在聽廣論、研討廣論。上師說,這個就是小組研討的好處,「知道學法是自己的事情」,如果養成這個習慣,碰到困難,就不會先去責怪別人。

  我在僧團也依照上師的話推動廣論研討班,大概有大大小小二、三十個班,推了一年多,現在碰到事情,法師們就互相討論、處理,大家都變得很快樂──學法以後,大家配合的空間變大了,而且互相體恤、互相關懷的角度就會變得更寬廣。

 

提策動機 事半功倍

  正式研討的時候,必須注意什麼?上師說,最重要的就是聞法動機的提策。要有幾分鐘時間做聽法前行,再再觀察自己學廣論的動機。因為大家聚在這裡聽法,不是馬上就能進入狀況,譬如之前想著、忙著其他事情,身體雖然坐下來了,心還停留在剛才所緣的那件事情上。而且,如果這是一個很長的續流、很強烈的所緣的話,即使上了半節課,你可能還在走神,還在緣那件事情,最後很散亂地上完研討課,就會很憂悔,因為沒有認真學。

  好好利用聽法前的五分鐘、十分鐘。上師說,這五分鐘、十分鐘,會對這一節課打下非常好的基礎。如果是一個正式的、大堂的研討,五分鐘、十分鐘的聞法前行可以想一想聽聞勝利、念心經、簡擇一下自己的聞法動機,這些對於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我們觀察一下自己聽法的動機是什麼?上師說,觀察之後,就提策自己學習佛法的動力和正確的發心。正確的發心是要將自己及一切有情從苦海裡救拔出來,救拔出來一定要成佛,成佛一定要知道成佛的因,要知道成佛的因,一定要聞法,所以,是為了自他有情從苦難的輪迴裡度脫出來而聽法的。

  文字念完了,心如果沒有動,這是什麼原因?上師說,這是「貪著現世」!不想後世、不想生死,覺得上課時間到了就來上課,用一種非常平庸、毫不殊勝的動機來上課。雖然同樣花兩、三個小時上課,但因沒有清淨的動機在前面牽引,所造作的業也不是朝著清淨動機的方向,反而會成熟為一種沒有淨化的續流,最後產生不了太大作用。

 

凡塵迥脫 無比愉悅

  聞法能不能感動,關鍵是前行做得好,正行就會很好,結行才有東西可以回向。上師說,努力策動聽法前行可以使煩惱續流停止,進入法的續流,絕對會引伸很多快樂。尤其是聽法前行如果做得好,在認真聽這一節法時,突然聽到某個部分,就會突然有一個小小的悟境,就會對這段法義聽得非常深,進入到一種凡塵迥脫的世界,覺得每一個字落在心上,都是一種無比的愉悅,對三寶的感恩,對師父的感動也會油然而生。

 

靈光乍現 結合心續

  上師說,如果用一種「我是希求來世、希求成佛」的心來聽法的話,有可能在聽到某一個法的時候,馬上與自己的相續結合,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我有可能是樂簡畏繁,或是貪著現世造成的,也可能是只顧自己的方便造成的⋯⋯那時,對於「我要成長」和「我只停留眼前」,選擇就不一樣了。

  我們遇到困難,多半希望別人配合我,但當別人要求我時就受不了。可是,上師說,困難能夠解決,多半是「我想要成佛、我想要努力、我想要學習」的心態而成辦。當別人傷害你時,你可能會想,那我就不要理他,這是執著眼前的安樂。可是,如果你想──我既然要學習成佛,在這種狀況下,我有我的業力偏向,他也有他的業力偏向,如果是他要成佛,他來配合我,他是正確的;相較之下,因為是我要成佛,所以應該是我來配合他!

 

恭敬三寶 養成習慣

  聞法動機如果策勵不好,不但糟蹋了這一節課,還會形成一種惡習,就是聽聞佛法時態度隨便,一點敬意都沒有,因而造下不恭敬佛法的惡業。上師說,打開書本之前,要先洗手,洗手時,要連手背、手心都洗乾淨,然後非常恭敬地翻書;經典不能放在腰部以下,也不要在地上、椅上隨處放。師父開示的帶子開始放的時候,就要非常恭敬地聆聽;還有,對每一節研討課的開始,都要有一種鄭重的心。

 

熟悉法義 造業精準

  廣論研討一定要持續,當我們對取捨越來越清晰時,對我們所造的業也會很清晰。這一生死後,來生投生到哪裡取決於引業,下一生哪種業先成熟?重業!要知道什麼樣的業比較重,就應該好好聽聞師父的開示,這就叫聞法。對法義不熟悉,無法分別哪一些是重業,哪一些是輕業,哪一些是該斷,哪一些是該增長的,哪一些是趨向輪迴或成佛的業,你統統都不曉得。

 

常提心力 獲現法樂

  有時候,我們心情不好,不想學習,但是,上師說,因為幾個人聚集在一起,你不學,大家都來勸你學,這就是團體的作用。尤其是心情常常不好的同學,更需要團體,常常上課時一副苦惱的樣子,但是因為大家在一起研討,有一種很愉快的氣氛,所以一堂課上下來心情就好了。如果天天研討,就天天有一遍對自己的洗禮,對心情的調整。所以,常常參加廣論研討,心力就不會掉下去,生命會很陽光,這就是現法樂。

 

二、常常做祈求

  今年教師營第二天,有一位大學教授想離開,他那一組的輔導員很緊張地問法師怎麼辦,法師要他「祈求」;這位輔導員再問李主任,也得到同樣的答案,他就帶著組員到佛堂祈求,後來那位大學教授竟然表示不想離開了。

 

真心呼喚 加持就來

  實際上,祈求會讓我們的生命產生很大的改變。上師說,不管你離上師有多麼遙遠、多麼痛苦,當你用真心呼喚你所信賴的那個上師時,你真的會得到力量,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持。

  有的人偏向喜歡自己修行。上師說,一開始修行,先把上師棄捨了,自己再怎麼拚命用功,也是不會有結果的;在學習的時候,要把上師放在心上,這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學習方式;自己再聰明、再努力也走不了多遠,而且這條路根本就沒有未來。你們背書前會祈請上師加持嗎?但願大家都能把生命中很多行為變成在修依止法。

  殷重祈求,真的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結果。就拿今年園區朝禮法會來說,已經連續下幾天雨了,法會前一晚下得更大,大家都很擔心,第二天如果還下雨怎麼辦?如林法師帶著全部義工殷重祈求不要下雨,那一天半夜裡還聽到滴滴答答的雨聲,隔天一早也還在下,沒想到吃完早齋出來一看,奇怪,不下雨了!後來,從我上講台,一直到開示結束,真的都沒有下雨;就在全部的人都離開,這時竟然才開始下起雨來;那天是大年初五,初六再下一天,初七雨才停,剛好就是我們法會正行的那一段時間沒下雨。祈求不下雨,看起來效果滿大,但是不要沾沾自喜,一旦沾沾自喜,祈求就沒效了。一定要殷重的祈求,但是絕對不要求果報。

 

造業最真 有願必成

  上師說,很多法生不起覺受時,憶念上師是唯一的方法。憶念上師、供養上師,會讓我們對法沒有覺受生出覺受,會感覺到被關心。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明天,就在今天開始造業吧!鼓勵你們深信業果,用你的身口意去造作你期待的果,它會為你出現;而且每天記得祈禱上師,隨著我們心中像火山噴發般的祈禱,有一天,「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好像忽然從天而降一般,就在你面前出現。

  有一次,上師接見所有僧團的班導,上師點名說,哪一班已經見過了,哪一班還沒見;有一位帶預科班的法師看到上師沒有點到他的班,就舉手說:「我們班也還沒見!」上師說:「你們班不是見過了嗎?」後來那位法師很高興,他說他覺得領受很大的加持。我的看法也一樣,因為那個法師帶班,他會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向上師報告,我也常聽上師說這位法師都依他的教誡在帶班,相信這也是上師會覺得「我已經見過你們班了」的原因 。

 

熾烈祈求 柳暗花明

  上師曾經很憂慮,再也見不到師父怎麼辦?後來知道只有永恆的兩個字──祈求。上師指出,當你祈求熱烈到某一種程度時,祂一定就來了,這是人、事、時空都不能阻隔的!只要日夜不休、堅定不移的祈求,祂就會很快的來,絕對不要懷疑:「上師是否把我忘了?」這個念頭打死都不能生起。

  我們有時候遇到很多事情,都會跟上師啟白,有時上師會說:「你自己決定吧!」不久,就會有個決定出現;這個跟你自己在黑暗的小屋裡想出一個辦法,然後去做,那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兩種業。上師說,熱烈的祈求本身就是一個業。上師是三寶的總聚體,所有佛菩薩的悲、智、力,都可以在上師的心續裡無餘顯現。當內心生起這種見解再去祈求,就是在對所有的佛菩薩進行祈求,然後那種光明的、盛大的、正義的、美妙的力量,就會順著我們祈求的陽光全部進來了,這就是熾烈祈求的力量。

 

三、常做善行總結

  如果能夠定期做總結,對於緣念上師恩德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學佛久了,就會開始去找「如何解決我的問題?」可是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兩件事:

  第一, 要多聞思,串習理路。平常疏於串習理路,對問題認識就不夠深,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了解不夠,所以想要解決問題就會變得很困難。

  許多人學佛後很懂得反省,很重視戒律,對所有的戒條也都能如數家珍;但是他不懂如何從戒條裡,找到讓自己不要犯戒的方法,於是就會堅守戒條,自律甚嚴,到最後綁手綁腳施展不開。所以除了懂得反省以外,要學習多聞思,才能對自己的問題深入了解,找到問題的核心。有些人就算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卻不曉得解決的方法,因為理路不夠多,只好陷死在問題裡面,這都是因為缺乏聞思的關係。

  第二個,要定期總結善行。有時候你會陷在自己未做到的問題點,不斷鞭打自己;可是實際上你也有做到的,甚至可能比你未做到的還多,但因你沒有養成總結善行的習慣,所以,你只會憂悔、懊惱,不容易對人生起感恩心,更不容易對上師生起感恩心。也就是說,你可能已經花了九成九的心力努力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只有一分是沒做到的,可是你的眼光卻老是釘在那未完成的一分上面,於是,你的心裡很苦,路走不下去。如果養成定期總結善行的習慣,你會發現自己身上也有很多值得隨喜的地方,更有信心繼續走下去了。

  今天就談這三個主題,由於時間關係,第三個主題定期總結善行這部分不能做深入的講說,以後有時間,我將再做詳細的說明。

福智之聲第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