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翰
初聞慈心理念,勸父轉作
家中三代傳承茶產業,幼年記憶,每在噴農藥時程,即使家人全身防護,仍不免吸入農藥,造成身體不適或病痛;即使如此,下回該噴農藥時,他們還是全副裝備投身農事。
2004年我有機會參訪福智教育園區、參加大專營,進而到大專班學習,對師父慈心不殺、光復大地的遠見,愈來愈有感受,尤其聽到「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後,覺得有機農業勢在必行,否則真的沒有明天。 不忍父親繼續噴藥,身心受苦,也不忍無數小生命斷送在家人手中,我趁著與父親一起工作時,很善巧地把師父的慈心理念,陸陸續續傳輸給父親。看到父親漸漸認同有機,我把握機會勸請轉作,但父親考量現實,沒有立刻答應。 隔年,或許是因緣成熟了,父親決定放棄農藥、化肥,改採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這個決定在家族裡掀起軒然大波,爺爺甚至因此和父親的關係鬧僵。當時我在外地念書,完全不曉得父親所背負的種種指責和不諒解,以及面對有機路是如此的困難與挑戰。
父親遽逝,被迫扛起家業
國中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投入有機農業,是一項為人類謀取幸福的工作,利人又利己。」加上家族務農淵源,我後來也以第一志願考入興大農藝系,這一切似乎都鋪平了我未來的從農之路。
但是,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在我內心深處,常常夢想著未來要經商賺大錢,並將部分盈餘用於幫助弱勢族群。從事有機耕作,其實並不是我的人生規劃。
然而父親轉作有機這段期間,我常有機會與父親討論農務,也常於電話那頭聆聽他的管理心得與田間大小事。直到研究所畢業、當完兵,抱著回饋父親五年來獨自辛苦經營的想法,回到家裡短暫幫忙,希望給予精神支助。2011年,我返鄉的第三年,父親不幸罹癌,短短半年就往生了。突如其來的遭遇,家中又無人承接此重擔,我責無旁貸地擔負起茶園工作。 雖有學校教育、基礎科學的養成,但是許多有機栽培的基本功,我還來不及學習,就要獨自面對,儘管有長輩的指導,畢竟不是父傳子般的陪伴與支柱。摸索期間,自然付出加倍的體力,在在考驗我的意志力。
廣論作伴,走過困厄時光
有一次,除草時見到對面的農友噴除草劑,一個下午就搞定了,而我卻不知還要與雜草奮鬥多久,頓時心生哀怨:「難道不能像他一樣嗎?」就在動搖之際,看著對面暗黃色、了無生機的土壤,忽然了知這就是農藥的代價。又為了貪圖眼前方便,卻要犧牲土裡的小生命,以及帶來的污染與疾病等問題,未來如何償還?
每每遇到不知所措時,廣論是我最大的支柱,尤其師父教導我們要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因此我樂於向他人討教,進而運用別人成功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茶園經營果然得到提升。 農村人口老化,採茶工人越來越少,每到採收期,採茶班的領班,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詢問電話。剛接手茶園,我也和其他人一樣,不斷的向領班商榷採收時間。偶然間,聽到領班吐苦水:「我也希望幫每個人完成採收,但是天氣、人力無法掌握,我也無可奈何;無法配合農友,身心壓力很大⋯⋯」感受到領班代人著想的心,之後對於排程不再那麼執著,即使遇到一延再延的情況,都能坦然以對。
質量並進,展現有機曙光
我嘗試以森林自然運作哲學、與萬物共存共榮、產量與品質兼顧的觀念,短短四年間,逐漸熟悉整個生產、銷售、消費三者間的互相關聯性,進而由銷售端的需求與市場脈絡,定位出自我的形象和生產理念,因而讓更多有機茶農見到曙光,更多土地得到恢復。
2015年,因產量和品質明顯提升,獲得其他農友的認同,感受到有機的希望和可行性,開啟有機和慣行間更多的對話與探討。過去一直深信有機「不可能」的農友,見到我家的茶園竟然長得如此健壯,發出不可思議的驚嘆,也引發他們的好奇。 隨著經驗的累積,已有能力協助其他農友更快速的轉作。過去受惠其他農友寶貴的經驗分享,如今以謙卑至誠的心,期盼透由多方的互助合作,實現有機的家園,期待有一天生命之間都能互相友善對待,建立更祥和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