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自然莊園的「有機食農探索館」,是設計師特別設計的特色建築,外觀像一個大溫室,夜裡則是溫暖的地景。目前館內布展有二十四節氣、有機農業介紹、農友故事等主題,還有藍曬 DIY 體驗活動。除了大力推廣的食農教育,「種子交換站」也是一大特色,希望古老種子有機會被保存交換,維護生物多樣性。在正式拜訪探索館前,邀您一起閱讀導覽好文:「穿越在光影背後—於景觀中感受心生命」系列 3.〈參天溫室,承載農食希願〉 !
文 / 編輯室 圖 / 慈心基金會、中區及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文 / 編輯室 圖 / 慈心基金會、中區及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信步慈心大自然莊園,一徑花果紛呈,蟲鳥交鳴不絕於耳,誰能想像這塊土地曾經裸石遍布、荒草亂生?慈心基金會秉持護生理念,以一顆慈愛不殺、亟思給予有情安樂生活環境的心,十多年來對萬物釋出友善、包容,不僅自然景觀回饋予生物多樣性的豐榮景象,建築印象也展現出現代與傳統並陳、簡樸與雅致雜糅的多元風貌。
承載著師父為這座農場賦予的教育功能,慈心大自然莊園自非一般觀光遊樂場,但賓客一進莊園,視線會立刻被一幅熟悉卻奇特的景象吸引,農園景觀裡再平凡不過的小棚架,溫室,眼前竟大如巨城,氣勢磅礡地矗立綠野中——它就是「有機食農探索館」。
當「賓」臨城下,仰天長望,牆高上青天,霧白如煙嵐。何等作物需此偉岸巨棚?一探究竟,才發現「別有洞天」。
聚焦 農業體驗
一踏進「溫室」,任體型再高大也頃刻間成了小人兒。挑高七公尺,三絡半圓形組成的屋頂下,嗅不到一點泥土味、未見任何作物種在地上,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展示及互動區。原來,這是一座以有機農業為主的探索體驗設施。
目前布展有「二十四節氣」圖、有機農業意義、各種農法、有機標章、農友故事、種子保存等,活動則有以莊園植物為主角的「藍曬(*1)體驗」等。其中最具特色、甚至放眼台灣也少見的,當屬「種子交換站」了,除具種子教育功能外,它實質提供種子存放空間,讓農民得以保存自家種子並繼續與其他農夫交換。(詳細內容,請見下表。)
「食農教育」是探索館重點推廣之一。宛若雙臂環抱著「溫室」的「可食地景」,將植入天使薔薇、繁星花、肥皂草、芙蓉、斑葉活力菜、大葉田香、香蘭草、左手香、茉草、四季秋海棠、洛神花、阿里山油菊等,正與食農教育遙相呼應。
種子為什麼要交換? | |
可保持種子的基因多樣性,維持生物多樣性。以玉米為例,原生地在墨西哥,本來有各種形狀、顏色、澱粉組成的品種,當玉米流傳到全世界後,因為玉米本身會自己雜交,故基因與基因之間不斷交換,是很多樣性的。後來種子公司培育 F1(*)商業品種,長出大小一致、高產量、給農民帶來最大營收的品種。但是產量高的背後就是使用大量的化肥與農藥。故農業商業化的結果會用更多的化學品在土地,雖然生產的東西更符合規格品,消費者吃到的是更一致性的東西,但背後犧牲掉很多的東西,如土地的地力,昆蟲和草相的消失,玉米多樣性品系會愈來愈少,其他的作物品系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何要倡導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的原因。所以農民保存種子在多樣性的角色上非常重要。 *「F1 種子」是人類的設計,巧妙地利用大自然的特性,讓雜交之後的第一代種子非常適應在地環境,產量更高、品質更好,但是開花結果後的第二代,不是發不出芽,就是長不大夭折,有些開花卻不結果或結了小果後落果,正常長大收成的機會很少。 | |
為什麼要設置交換站? | |
種子交換站若設置在民間,當農民有此意識且願意這樣做,也有消費者願意買,古老種子就有機會被保存、交換,促成基因多樣性的維持。 | |
保種模式比一比: | |
傳統 | 現代 |
自留種子為主 農民保留相互交換 基因雜交產生基因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才能生物多樣性 | 商業種子為主 大公司篩選保留 只留產量高、規格化的少數品種 種子品種愈來愈少、老基因流失 |
設計 融合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建築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提出溫室原型的,即知名建築設計師曾志偉(*2),他認為既然是有機農場,就不要蓋突兀的建築,樣貌應與農業協調、與生態及自然融合,內部一樣能夠提供教育體驗等功能。
雖然依外觀稱為溫室,但莊園裡的人更喜歡喚它作「涼棚」,畢竟在常年烈日炙人的氣候下,建物內格外涼爽。有趣的是,從遠處遙望整座巨大的白色涼棚,它如膠囊般的流線,常令遊客有「太空膠囊」之聯想。
每當日漸西沉,村野轉入深邃的黑,「涼棚」從半透明的建材中綻放光芒,像是燈籠又是一幅清輝燦燦的月下美景,也點亮了希望之燈。
迎賓 大器溫馨
老師期許福智團體能眺望二十年後人類將面對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因此莊園服務的面向亦將回應現代人未來需求。針對AI時代,忙碌、茫然、物質傾向的人們,蘇慕容執行長說:「如何提升精神層面,創造一個友善積極、利於人際關係的互動空間,是環境空間發展的一個思考重點。」也許形式、方法有別於過去,但不變的是師長的精神、理念。
探索館及周邊等(*3)建置完成後,將接續第二期建設,目前規劃住宿區、會議廳及貴賓招待所。晨昏時分是一天中景色最美的時刻,有了住宿,賓客就有更長的時間認識莊園;會議廳則提供各種永續、環境、農業、氣候、水資源等議題的會議在此展開;貴賓招待所利於國際人士參訪。值得拭目以待。
*1 藍曬:一種古典工藝。十八世紀時,攝影術還在初步萌芽階段,相片複製技術尚未成熟,當時英國爵士 John Herschel 發明了氰版印刷,由於過程需要透過日曬,最後的影像呈現深藍色(普魯士藍),所以也稱為「藍曬」。
*2 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團隊主持人。該跨領域設計團隊,2015 年以大溪老茶廠奪得遠東建築獎的舊屋改造首獎、2020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為台灣館代表。
*3 探索館旁規劃設有咖啡雅座、小舖,方便賓客來去時休息、採購。小舖將分享農村小物、文創、在地物產,以及里仁精選商品等。
來源:《福智之聲》244 期 第 40 ~ 4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