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鳳山寺版手抄稿

廣論章節
三、本論所說法與講說傳規
廣論頁行
P.2 L3 ~ P.2 L8
廣論段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應如後釋。
手抄冊數頁行
第1冊 P.55 L1 ~ P.60 完
手抄段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正講那個正文。
音檔卷數起迄
第2卷 48:04 ~ 59:16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00:00第2卷 48:04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徧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此中」就是指這本論,這本論當中整個的說的內涵,是包含了——「總」是包含了一切佛,不僅僅是我們釋迦世尊,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所以通常說「佛佛道同」,達到佛的地度,所有十方三世佛所了解的正確的內涵,完全一樣,沒有一點缺少。現在這一本論所講的,並不是把佛的所有的話都包含在裡頭,而把佛告訴我們的精要,都含攝在裡頭了。這是第一部分,這個是佛的話。然後這個佛的話,要傳下來的話,又一定有它的這個傳承。所以說「徧攝」,這個裡邊也含攝了分兩部分:一個是廣行,一個是深見,兩個大乘的流派。那麼這個流派,一個是龍樹菩薩的,一個是無著菩薩的,這兩個大車。相當我們現在走這條像道路,那個道路像軌道一樣,所以兩個道軌。01:44第2卷 49:48

  這個道軌是幹什麼的呢?透過這個道軌,能夠「往趣一切種智地位」——這個就是佛。能夠達到佛地的「勝士法範」,這種殊勝的士夫,這個勝士就是殊勝的人,如果是儒家來說就是君子,不是一個普通小人哪!就是這樣。那這個方法、軌範都在裡頭。那麼現在把這個方法分三個次第,所以叫「三種士夫」,初級的、中級的、高級的,現在這個地方初級的叫下士,中士、上士。那分著這個次第,我們應該修行的所有的內涵,「一切行持」,要所有修行的,照著次第沒有一點缺少。02:33第2卷 50:38

  現在關於這一個部分,它這整個的這個走法,含攝整個的內涵的,這個依照著次第,排出一條路來,這叫「菩提道」,這樣,「菩提道次第門」。然後這個是幹什麼的呢?引導具足善根的人。我們沒有善根在這個時代絕不可能聽到這個法,然後聽到了以後,還要看個人善根的深淺。所以對我來說,我現在談不到在這裡講,我只是願意盡我的一點力量,集一點資糧。所以昨天那個法會上面,我跟大家講的,二十歲的人說老了,二十幾歲說更老了,我今年快七十歲我說年輕了。我不是說笑話,因為我感覺到我條件太差,你們好的人高高在上享受,我小的事情我來做,為什麼?我要集聚資糧。這是真的,你越是到那時候,你越會感覺到我們資糧不夠,盡我們的力量,我能做的地方就我該我做。到底做什麼?我不一定一定是我要做什麼才算,那裡欠缺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樣。總是對整個的學習、對佛法,能夠產生最有效的這個最好,從這個上面來講。04:06第2卷 52:10

  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具足善根固然好,然後呢,我們現在聽聞教法大概多少是有一點,然後呢,希望從上面增上,這個大家還要靠自己的努力,這樣。所以但願我們憑藉著已經有的這個善根,繼續地不斷地在上面增長,那麼使得能夠百分之百能夠跟大師引導我們的條件相應,我們就上去了。所以「具善者趣佛地」,能夠一直達到佛這個地位,對這個——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還有滿遙遠的一段距離。但是我們有的是機會,只要我們認識了,我們能不斷地在這個環境之下,好好地淨除罪障、集聚資糧那就對,那就是這個就是現在本論所說的主要的整個的內涵。他那講的時候他有不同的方法,那根據各派不同的傳承。所以現在這個講法,一共有兩個派,所謂:05:19第2卷 53:23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

  現在這講那個法,有兩個派別不太一樣。一個呢,05:27第2卷 53:31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

  第一種,那個那蘭陀寺就是印度一個最了不起這個大廟,世尊涅槃沒多久就有了,這樣。那延傳了大概一千多年,那現在整個地廢掉了,可是這個遺下來的遺址還在那裡。說這個非常大,非常大、非常大!如果拿我們來算的話,大概可能要幾個鄉,甚至於可能比上一個縣,到底怎麼樣我不太清楚,如果諸位將來有因緣去可以考察一下,這樣。那個都留下那個廢墟,廢掉的,非常大。現在我們一個地方說:「啊!幾百甲。」那它那裡呢,那是多少萬或者幾十萬甲這麼大一個地方,這樣!要我們現在一個大學說一百甲很大了,那蘭陀寺沿著這麼長,現在已經毀掉了,不談!那個印度當年佛法最盛的地方。06:43第2卷 54:47

  那麼那個地方的「諸智論師」,那個地方的主要的那些大論師們,最有智慧的,他們承許的、他們運用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這個「三種清淨」,具足這個條件,他就可以解釋佛法了。那哪三個呢?「軌範語淨」,軌範就是老師;「學者相續淨」,老師那講的內涵清淨,然後學的學生呢?相續,相續就是身心,學的人也清淨。就這個清淨的內涵很重要,到後面慢慢地細說哦!我們現在真正要學的,就是要學怎麼清淨我們,使得我們做一個好的學生;然後「說的法清淨」,這是一種。現在另外一種:07:37第2卷 55:41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聖教盛行,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

  那後面以後起來的叫「止迦摩囉」,這個實際上就是室囉寺,那後面說,那麼這個就是阿底峽尊者的傳承。那個時候後起的,那個後起的聖教很盛行,那個止迦摩囉室囉寺那個地方,那個那些就是說大的這個成就者,他們覺得那蘭陀寺這個三種,這只能代表一種「初要」,是要的,還不夠。還需要什麼呢?所以他們那個地方重新安排:08:25第2卷 56:30

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

  這樣三種。說「正法造」,造論的這個造者要殊勝;還有呢,「正法」,所造的法也要殊勝。除了這兩樣東西,第三項,怎麼講,有了最好的造法的成就者,也有最好的法,還要這個法傳下來的時候,講、聽兩方面怎麼樣做才能夠相應。這個法,也就是阿底峽尊者傳的,那麼現在宗大師是得到阿底峽尊者的傳承,所以他現在這地方用的,就是表示這個傳承的根源,是才用這個。除了這個以外,所以說:09:24第2卷 57:28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現在宗大師說,我現在這兩種當中,用的哪一個?用後者。表示他那個法,都是有他一定的傳承。09:37第2卷 57:41

  那麼然後呢,另外有一點意義我們也不妨說一下。前面是那蘭陀寺,這麼殊勝,那後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變到這個止迦摩囉室囉寺這樣起來呢?這也就是說,世間本來是無常相,還有呢,因緣一直這個會變化的。所以,以前的人根性具足,因為根性具足條件都好,所以你簡單一點就可以了;後來的人條件差,這個簡單的不夠,所以要更確實的內容。因此在這個地方嘛,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世尊說法沒有不好的,不同,只是根性不同而已,這種根性的人以這種方法、那種根性的人那種方法。然後呢,整個時代來說,向前跟世尊相應那種的條件好,所以不妨說得簡單;後來的人要同樣的內涵的話,就應該更多一點。這是我們附帶的,但是這個也並沒有一定的特徵。總之,從這個多方面去思惟觀察,我們能夠找到我們自己相應,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11:03第2卷 59:09

  好,那麼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次開始就下面正講那個正文。11:12第2卷 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