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盛大的 2020 年福智皈依五戒暨圓根燈會,12 月 5、6、12、13 日分別於新竹鳳山寺、雲林福智教育園區,以及湖山分院圓滿舉行。在僧團法師們帶動居士的用心籌辦,及廣論研討班同學的熱烈參與之下,一共舉辦了 4 場皈依法會、2 場五戒法會、1 場圓根燈會!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配合政府防疫,很多人不能親赴寺院參加,但大家努力克服時空的限制,連線觀看法會直播,總計線上與現場與會人數達 4.5 萬人次。因為和尚與法師的引導,大眾虔誠歡喜,更珍惜此生值遇師長三寶的因緣,發願要好好學皈依,報答師恩與佛恩!
為了幫助第一次受皈依五戒的同學提起最強的心力,也為了讓不能到寺院參加圓根燈會的同學,也能感受到現場的莊嚴氣氛,法師與義工們特別精心布置會場,並從多種角度取景呈現,希望讓同學們在參與法會時,更能感覺身歷其境。
場地布置莊嚴,會中法宴更是豐盛!不但如淨和尚在每一場法會中,都慈悲視緣起為大眾善巧開示,僧團法師也準備了好幾部影片讓大眾學習,包括:師父對「供燈意義」的開示、真如老師依《廣論》講解皈依的內涵,而在紀念宗大師的圓根燈會上,更有師父介紹「阿底峽尊者與宗大師的功德與恩德」的影片,讓很多手捧燈杯的人,內心感恩澎湃,良久不能自己!
【福智全球資訊網】特別整理法會開示重點,依時間點列出,希望參加法會的同學可以重新溫習,沒有參加到的同學也可以一窺法會殊勝,發願明年參與,生世世都皈依三寶,獲得所有皈依勝利!
● 如淨和尚開示:善用暇身,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今年因為疫情,只有第一次受皈依、第一次受五戒的同學在現場參加。面對充滿未知變化的世界,和尚帶我們思惟暇滿人身的難得義大。和尚說: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但這一點要常常去想,否則可能就只是一句話。如果能常常思惟,真的會感覺到人身很難得。佛陀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塵,生惡趣者如大地土。」我們現在能得到人身,具足諸根,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意根」對三寶有信心,這種隨順於「離八無暇、具十圓滿」的條件非常不容易獲得,應該好好珍惜不要虛度,為來生乃至究竟的離苦得樂,求取最大的義利。
和尚說:人生縱使百年,也是一剎那就過了。我們不知道無常什麼時候來,只要一來,面對的就是「來生」。來生能不能自在呢?它為業所自在的,惡業多的就墮惡趣,承受種種痛苦。思惟至此,什麼才是真正的依靠?如果怖畏三惡趣苦,想投生人天善道,那麼三寶就是我們的皈依處;如果怖畏生死輪迴的痛苦,三寶還是皈依處;想要救拔一切眾生遠離生死痛苦,三寶仍是唯一的皈依。所以,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們永遠都要依靠三寶!
在每一場開示裡,和尚都講了很多故事來策發我們對佛陀的信心。例如佛陀過去行菩薩道時,捨身餵虎的大悲行誼。示現成道後,不管面對的是百歲求出家的老人(參見廣論舊版 66 卷 B)、貪愛妻子的難陀(參見雜寶藏經)、愚鈍的周利槃陀伽(參見廣論舊版 67 卷 A),還是殺人犯鴦掘摩羅(參見賢愚經)、處心積慮想加害佛陀的提婆達多、或墮入畜生道的五百大雁(參見雜寶藏經)、恐懼死後作豬的天子(參見天子生豬因緣)......各種根性的眾生,佛陀都有大悲心與智慧善巧方便去幫助他解脫輪迴的痛苦,如果我們誠心皈依,任做何事、有何所需皆供養啟白三寶的話,一定會得到佛陀的幫助。
和尚也引《廣論》與經典故事,顯示皈依勝利。像《優婆塞戒經》記載,有一個國家擁有四種珍貴的寶藏,人民用七年的時間去搬寶藏,所得到的福算是很大了,但卻完全比不上一個受三皈依的人所得的福。經典也提到,假設四大洲的人都證果成為阿羅漢,有人一輩子對他們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羅漢圓寂以後還為他起塔,這樣的福報非常大,卻遠遠不如有一個男子或女人說:「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如說一句這樣的話所得到的福。
皈依也能消除業障,使我們不墮惡趣。佛世的時候,須達長者凡是聘請人來做事,都會要求對方先皈依三寶。有一個婢女,因此皈依佛陀,死後升天,成為三十三天的天子,來到佛前聽法證得初果(參見雜寶藏經)。另外還有一位王舍城的長者,每天都去佛前聽法。太太懷疑他在外做什麼,長者向她介紹佛陀的功德。長者太太於是也跟著他去,想親眼看看佛的功德。沒想到太多人想見佛,道路阻塞沒辦法進入,太太就在遠處觀想佛陀,行了一個禮拜。因為這個遙拜佛陀的善業,她死後也生到三十三天。(參見雜寶藏經)
和尚再再提醒大家,皈依有非常深的內涵,不是那麼簡單的。師父 60 多歲的時候曾說,我出家 30 年了還在學皈依!身為弟子的我們每天早晚也要練習皈依,晝三夜三勤修皈依,不斷觀察思惟三寶的功德(《廣論》100 頁起),學習皈依學處(《廣論》106 頁起),皈依心才不會減弱,而是越來越強烈。「皈依以後認真持守,生命一定會改變!」和尚篤定地說。
● 如淨和尚開示:圓根燈會效學大師,隨師長深入聞思教典
從 1994 年開始,師父就帶領弟子們成辦殊勝的圓根燈會。晚間僧團法師們帶領大眾進行藏系課誦,殷重皈依祈請上師三寶的加持,接下來師父就會帶著弟子們供燈,一面旋繞鳳山寺大殿與廣場,一面唱誦〈密集嘛〉,虔誠殷重地祈求大師的加持。鳳山寺的大殿和廣場其實不大,帳篷也很矮小,但是跟著師父旋繞的時候,心裡會非常感動有力,就像大師親自帶著我們繞佛。相信對許多老同學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記憶。
在前幾天,12 月 9 日僧團內部舉辦的圓根燈會上,真如老師特別引用了《起信津梁》為僧團法師宣說宗大師的功德。大師一生最強烈的示現,就是依著師長所指示的次第對廣大教典做紮實的聞、思、修、證。他用自己的生命,為後世的弟子們指出明晰的成佛道次。身為大師弟子的我們,應該發願追隨師長的腳步,一步步學習經典走上去。雖然現在看似教法衰微,但我們卻擁有非常豐富的學法資源,這是宗大師、師父、老師對我們極為殊勝的恩德,要有信心,好好珍惜。
● 真如老師開示:專心依仰三寶,有多喜樂,必無不救!
老師引用《廣論》99 頁「專心依仰,必無不救,故應至心發起定解」提到:一旦我們養成常常緣念三寶功德、皈依勝利的習慣,生命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喜樂。
「專心依仰」是什麼意思呢?老師說,就是祈求的時候專心致志,不要有其他的、不信的雜念。以師父的行誼為例,師父每次遇到什麼事情,一定會去佛堂祈求。師父會看著前面的佛菩薩像,非常非常虔誠,慢慢拜下去,頭磕在拜墊上。老師說,師父的身語意散發出來的,就讓老師想到《廣論》上說的「專心依仰」!
什麼是「定解」呢?老師說,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心中的看法都是這樣,不會被境界動搖。皈依三寶以後,不論遇到什麼事,都棄捨世間方便,會祈求三寶、啟白三寶。在家裡的事情也一樣,老師說,我們以前可能習慣用吵架、找誰告狀、評理來解決問題,現在不妨試著用皈依學處所說的方法來解決。
● 師父開示:供燈的意義
師父說,供燈有個特別的意義,晚上黑暗的時候就供光明。在世間形象來說,有了光明,照破黑暗,使得我們能看清楚一切,消除我們的恐懼,指示我們道路。特別在佛法來說,真正佛法叫智慧,智慧是一種光明,我們所以真正痛苦、得不到快樂,因為我們並不認識這個苦樂的真相。進一步,這苦樂真正的因也不知道,這個都需要智慧的光明,這個是佛菩薩給我們的指示。
師父說,對我們現在學佛來說,更是需要光明——外面是破除世間的黑暗,裡邊照亮我們自己的心路,儘管我們有眼睛,沒有光明還是看不見。那這個光明來自於何處呢?世間的燈我們看得見,智慧的光明都是來自於佛陀。所以理論上面是這樣,實際上我們受用的話,都是從師長代代傳下來。這個「點燈」,除了供養,我們也希望能夠接受世尊傳下來的這個光明,照亮我們自己,照亮了我們自己,我們也能繼承佛菩薩的事業,照亮整個宇宙,幫助所有一切的人。
● 師父開示:「阿底峽尊者與宗大師的功德與恩德」
從佛陀說法以來,傳承祖師開二大車軌,11 世紀時由阿底峽尊者將法脈匯歸合流,300 年後宗喀巴大師再集大成,振興佛教。在 1994 年師父開示《阿底峽尊者傳》中,以阿底峽尊者為了入藏弘法利生,寧願捨壽 20 年,宗大師示現刻苦勤學,力行文殊三教授等角度,提示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紀念宗大師。
師父說,佛菩薩救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先捨生命、頭目腦髓布施給我們,結這個緣,然後再來教化我們。也許做家長的曉得,父母為了子女要付出種種辛苦,但子女並不知道。現在法身父母來領導我們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真的願意去好好思惟的話,真的會痛哭流涕。
教法傳進藏地的時候,眾生集的資糧夠不夠接受這個教法呢?佛菩薩一直有意來幫忙我們,但是我們差一大截,祂雖然要救我們,救不起來。等到差不了多少的時候,祂就來救我們。當時西藏人的福還不夠接受世尊的圓滿教法,怎麼辦?於是阿底峽尊者選擇捨壽 20 年給眾生。壽就是福,人的資糧有兩樣東西,智慧資糧跟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不能轉成福,福可以轉成壽。福還差一截?好!佛菩薩給!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眾生積的根性跟那個法相應了。
法是進來了,是不是馬上有更輝煌的果?師父說,還沒有。從阿底峽尊者的時代到宗大師又經過 300 年,那些人一再地轉世,很認真地努力。師父也藉此勉勵我們:這個法在這裡,你自己條件不夠就是不夠,緣起之法就是如此,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努力。
師父接著說,宗大師出生以後,示現廣大聞思修,為了瞭解空性,他依照文殊菩薩教的方法(文殊三教授)努力去做:「於喇嘛本尊殷重祈願、修本尊法集聚資糧淨除罪障、於諸經論詳細觀察,恆常無間精進莫懈。」拜三十五佛懺、供曼達,不斷精進地淨罪集資,連最細微的戒都不犯,終於把最究竟圓滿的正法給樹立起來了!
師父說我們可能在座有很多都是大師教出來的,今天也陪我們;可能有很多大師教出來,但我們墮落了又轉回來;又可能大師那時候曾經放過我們的生......我們總是沾上了這樣的邊,希望怎麼樣的上去。
佛菩薩救人,是從開始捨頭目腦髓開始結緣,然後一步一步帶我們,就像帶小孩子一樣帶上來。所以大師真正事業的成就,就是那些跟他相應的人,那些就是大師的事業成就,就是大師的功德。大師圓寂的時候,大家哭泣,弟子說:「不對不對,我們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大師,我們應該如法地去憶念大師給我們的教誡,如法去行!」這才是真正紀念大師。
完整內容請見文章〈日常老和尚開示:阿底峽尊者與宗大師的恩德〉
▼ 觀看相簿精彩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