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行,破甜點非蛋奶不可,破喜宴非大魚大肉不可,破肉食主義者不可動搖;
所謂修行,問道於純素網紅,問道於純素新娘,問道於純素企業家。
最後反求諸己,歸於平靜,安頓於一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
► 甜心女孩不設限 葉子
► 不為自己辦的婚宴 張綺翎
► 把相信的事活出來 金龍X莨喻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葉子提供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葉子提供
揮別肉蛋奶,是不是意味著與蛋糕、布丁、冰淇淋、塔、派絕緣?全植物甜點不好找,「葉子」乾脆自己動手做!她把過程寫成食譜、拍成影片,打破不吃蛋奶就不能吃甜點的刻板印象。
現年二十六歲,出生於全球化網路時代的「葉子」,上網自學有如家常便飯。小學開始寫網誌,十六歲成為美食部落客,靠著四、五百篇「食記」和「食譜」闖出一番名氣。
跟你的良知辯論
在大家以為她將永遠書寫那些關於「松露與牛肝菌煮烏骨雞」有多清甜、「煎雞腿時要把雞皮朝下,先逼出油脂」、「現片烤鴨薄脆油膩」之類的文章時,她驟然收手。
一開始是看國外全植物甜點拍得很漂亮,想親手試做,間接連到英國維根主義註者 Earthling Ed、澳洲維根主義者 That Vegan Couple 的影片,飛快走向全植物飲食,連她自己都感到驚訝!
她形容這一切都是非常主動,而且網路化的。憑藉著自己英文系畢業的優勢,像一般女生追連續劇那樣,追著台灣還沒翻譯的維根主義者理念影片——尤其是辯論類影片,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她問自己:「你看到即將被運到屠宰場的雞在路上出車禍死了,你會難過;但回家卻若無其事地吃那些躺在超市裡,包著保鮮膜的雞,是不是一種偽善?」「如果人看到動物死亡會不舒服,是不是代表我們根本不適合吃牠?」
「我不是在跟誰辯論,是跟自己的良心辯論。」、「人們之所以覺得吃素很困難,是因為了解的少。了解真相之後,我不能選擇逃避、自私、不成熟的態度面對。」
如今的葉子,已不再看自己以前寫的肉蛋奶食記,她知道網路影響力有多大,所以把旗下的部落格、網站、電商、YouTube 頻道等,統統轉成分享全植物飲食的媒體。雖然因此必須推掉許多廠商邀稿,收入銳減,但她一點也不後悔。
善良成就了創意
走向全植物飲食的過程中,最大困難在於放棄喝奶。她形容牛奶像嗎啡,起司像海洛因,一旦吃了就容易上癮。人們總是在戒奶蛋之後發現,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好不方便。
想想看,少了「蛋白霜」和「馬斯卡彭起司」怎麼做出提拉米蘇?少了「奶油乳酪」和「無鹽奶油」怎麼做出乳酪蛋糕?少了「鮮奶油」和「煉乳」怎麼做出冰淇淋?所以一般市售甜點通常少不了奶製品或雞蛋。
但是葉子沒有放棄,她把替換食材當挑戰、玩實驗,看看換個比例、加點什麼,可以做出無奶蛋甜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不吃蛋奶就不能吃甜點是刻板印象。很多傳統甜點,像古早的那種芋頭冰或發糕本來也都沒有蛋奶。但如果要做西式蛋糕的話,就得花點腦筋,不過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譬如把蜂蜜改成楓糖、鮮奶油改成豆腐、乳酪改為打碎的泡水腰果、奶油慕斯改為酪梨泥等,很多創意都讓網友驚喜,感謝她讓許多人的全植物生活變容易。
困難來了正好學習
葉子說,她很喜歡一句話:「學到了,就是你的,別人帶不走。」除了克服無奶蛋生活,她也學習與人溝通。
以前看家人買牛奶、奶粉回家,總忍不住在旁嘀咕:「那是給小牛喝的。」好幾次都快吵起來。遇到部落格友聚餐,聊健康的豬肉、哪家烤肉好吃,都難以應對。
兩年過去了,她更懂得觀察別人的情緒和程度,不再貿然開口,或者使用負面詞彙,讓人誤以為極端、憤世嫉俗。
面對年長者,多用健康、環保的角度;面對年輕人,可以談正義、同理心、平等。
追蹤她的維根粉絲突破兩萬人,世界各國都有,年齡普遍落在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之間。無肉蛋奶新食尚,跨宗教、跨地域,方興未艾!
註:【維根主義】一種盡可能不傷害動物的生活風格——不吃肉蛋奶和蜂蜜;不穿毛皮、羽絨、蠺絲衣褲;不使用真皮包或真皮鞋;不買經過動物實驗的美妝產品及清潔用品。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張綺翎提供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張綺翎提供
從開場的婚紗照,到結束的送客拍照,一般婚宴焦點都在新人身上,甚至成為新人表演才藝、展示財力與人脈的場合。但張綺翎和楊松翰不一樣,他們縮小自我,讓蔬食主廚、有機農友、環保設計師站上來,得到最多的掌聲和目光。
張綺翎與楊松翰相識於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一位是職員,一位是義工,都認同種樹淨塑、綠色保育、蔬食行動等理念。關於結婚,他們希望到戶政事務所簡單辦理登記就好,不要鋪張。
說好的登記呢
「我們兩個一個屬馬,一個屬虎;一個姓張,一個姓楊。所以就馬『馬虎』虎地辦,不要太『張揚』吧!」
登記結婚只要一百八十元,省錢省時間,更重要的是——不用辦桌殺生、不會為了一次性的婚紗照、塑膠包裝喜餅、婚禮小物、保麗龍拍照背板等,留給地球更多垃圾。
然而為了滿足長輩希望新人慎重其事的美意,兩位新人最終不免俗地辦了婚宴,但內容和方式別具特色,以繫護生環保的善心。
公公加入行列
話說婚禮是個動輒牽扯百人的大型活動企劃,不只要讓父母歡喜,更要得到眾多親戚朋友的認同與祝福。因此雖然時間緊迫,還是特地做了許多事前溝通,讓不熟悉慈心理念的親友也能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他們寫信告訴朋友:「各位親愛的親朋好友,婚宴總是匆匆忙忙,來不及講的話,我們想透過這封短箋,讓您瞭解......坦白說,與其在乎婚宴讓人多難忘,我們更期待婚宴內容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傷害。雖然我們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小人物,仍想盡一己之力,讓這美麗星球持續運轉。」
公公也主動幫忙調查家族長輩對蔬食婚宴的接受度,耐心地逐一拜訪澎湖的親戚,詢問大姑、三姑、大阿姨、二阿姨等長輩的想法。
誠懇謙卑的溝通,換得所有人的理解。邀請信函才發出兩天,就得到親友們踴躍出席的答覆。最終從一個預計百人的婚宴,變成三百五十人,分成上、下午兩場的大婚宴!
主角換人當
在綺翎和松翰的心中,婚禮主角不是他們,而是從澳洲米其林級餐廳學成歸國,努力研發蔬食料理的「主廚」Adam;是看天吃飯,辛苦生產有機作物及食品的張顥嚴、李禎峰、柯力誌、李銘煌、鍾雨恩;是利用資源回收物做出婚宴會場布置的「環保設計師」謝照玉......所以兩人將這些人的故事用再生紙印成小冊子,發送給與會賓客;並在現場播放慈心有機蔬食相關影片,讓松翰擔任教職的同事半開玩笑地說:「參加完這場婚宴,應該要去申請環境教育時數。」
當陽光穿透謝照玉用回收玻璃瓶做成的花器,映照出木棧板上的新人名字;當主廚 Adam 用當季、在地蔬果,做出臉紅心跳蔬菜丸、幸運骰子豆腐、南瓜美人燉飯、山海柚香湯、開口說愛你貝殼麵等,並請服務生端上餐桌的時候,賓客笑逐顏開。
許多人表示平時吃慣大魚大肉,有幸來享用這種精緻又無素料的蔬食很不錯:「新郎新娘都是很有愛心的人,他們除了愛這個環境,也把大家像家人一樣照顧。這個蔬食就是表達對大家的關心,回歸到自然樸質,而且減少浪費。」
CEVA(Center for Effective Vegan Advocacy)的創辦人 Mr. Tobias 以及 Dr. Melanie 也特別錄製影片表示:「我很高興這場婚宴將以蔬食和純素佳餚來招待各位,讓大家認識蔬食。食物真的很棒!」、「我很興奮你們的婚宴將不會供應肉食,非常棒,非常具啟發性,祝福你們。」
打入葷食圈
婚宴過後,夫妻倆對自己的慈心使命更堅定了。尤其是綺翎,婚前半年搬回高雄開始新生活,從一個原先身邊百分之九十都是「蔬食者」的福智青年、慈心同事,如今轉變為身邊百分之九十都是「葷食者」的拾實生活有限公司總監。
她說:「2017 年輾轉聽到真如老師希望團體大力推動蔬食,而且要跟國際接軌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惦記著,不知不覺成為生命目標中很重要的一句話。」這股力量讓向來找不到定位的自己,終於有了根、有了方向——就是要推廣蔬食!
此外,日常老和尚的慈心理念也影響她甚深。老和尚說:「今天是用佛法中最淺部分,這也是完全共世間的,就是『互助合作』。我不但希望跟人互助合作,擴展到周圍的環境,動物、植物去合作。當我們有能力去創造環境時,把互相對立鬥爭,改成互助合作,把佛法的理念用在共世間去做......」因此,張綺翎立志要推廣的不是普通蔬食,而是最終會引導人究竟離苦得樂的菩提蔬食!
如今三年過去,推廣蔬食的業力、因緣更顯完備。她將以這場婚禮為起點,持續邁出步伐,期待能把蔬食旋風再打進葷食圈。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余金龍提供
文 / 編輯室整理 圖 / 余金龍提供
眼前的男子西裝革履,標準企業家派頭,卻帶著孩子氣的頑皮微笑。上一秒還在正經八百地討論產官合作,下一秒巴不得把腳上的皮鞋脫下,告訴大家這是素的,人類不用從動物身上剝皮也可以過得很好。
戒斷肉蛋奶,需要多長時間?有人花費數年,有人只要數天。余金龍屬於後者。一朝下定決心,從「頭」貫徹到「腳」——把勝利過患分析得周全,而後連腳下的鞋一起,換成素皮鞋!
他,是掌握熱裂解再生新能源技術,能把塑膠轉換成柴油的動力公司常務董事兼策略長——余金龍。理性思考,凡事講求數據和邏輯,辯論起來滔滔不絕。六年前參加完塔托博士(Dr. Will Tuttle)系列演講之後,短短幾天搖身一變,成為純素主義者。不只戒掉肉蛋奶,就連生活用品都盡可能純素。
背後功臣,是早他三年吃素,奉行瑜伽理念 Ahimsa(非暴力)的太太——王莨喻。
漸悟的妻
與交大控制「工」程系畢業的余金龍不同,美國奧勒岡大學「商」學系畢業的王莨喻,情感豐沛、重視人際關係。余金龍這樣形容:「她比較感性。她很喜歡的事情,你問她到底喜歡哪一點,她不見得講得清楚喔!」
好比吃魚,你問王莨喻為什麼喜歡吃魚,她會告訴你:「我台中人,怎麼可以斷魚呢?這魚是我跟我奶奶的連結。這是家庭文化一路以來的東西,怎麼可以說斷就斷?」又如吃奶蛋,你問王莨喻為什麼這麼難戒?她說:「我一年要去歐洲十幾次,沒辦法斷起司跟蛋糕。特別是跟朋友一起,不要讓人家覺得沒面子嘛,就會挖一、兩口蛋糕。」幾乎都是感性、抽象的考量。
這樣的她,靠著同理心、身體自然防衛機制,以及尋找美味替代品,耗時五年轉為純素。
王莨喻吃素比余金龍早三年,卻從未刻意強迫他和她一樣。只是若有似無地,帶他去享用品質好的素食餐廳,讓他體驗到素食不必然油膩、重鹹、素料多、菜味重,為余金龍日後的飲食變革,鋪足三年前行。
因為王莨喻的英文名字叫 Ruby,所以朋友們戲稱偶爾吃素的余金龍為「Ruby 素」,但在內心深處,余金龍還是個無肉不歡的人,就像他自己說的:「吃素吃葷,就像留長髮短髮,或者吃麵吃飯一樣,都是個人選擇,你管我那麼多幹嘛?」
誰也沒想到,2014 年一月,參加完福智協辦的塔托博士系列講座,余金龍居然就由肉轉蔬了。
天外奇蹟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那天下午,王莨喻擔任塔托博士的即席中文口譯,余金龍充當司機。下車後,眾人拱著健談風趣的余金龍去第一排坐貴賓席。本來對素食不感興趣的他,不得不靜下來聆聽。
導言人林聰明校長問:「現在還喝牛奶的人舉手。」余金龍舉手了。
林聰明校長說:「你是在喝賀爾蒙、激素、膿水的結合體。」
乍聽此言,余金龍一陣驚愕,心想:「有必要講這麼難聽嗎?」但還是抱持著好奇心,專注地聽下去。同時思考:「哪條牛不打激素、不打抗生素?哪條牛你一天到晚用擠奶機擠十個小時不會發膿?一定都會!我們只是不想去知道而已。一旦知道的時候,那個影響很大。為什麼?以前喝牛奶會覺得好好喝喔,好香喔,那個廣告印象就出現了;現在想到激素、荷爾蒙、膿,快喝不下去了!」
當了四天的司機,聽了四天的演講。第四天來到慈濟醫院,聽塔托博士說:「這是我三十九年來第一次到醫院,不是來看病,是來演講。」又給余金龍投了顆震撼彈。
他眼睛睜大,心中盤算:「三十九年不生病,你說真的還是假的?我三年不用健保就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你三十九年不生病怎麼可能?」
演講結束,他跟秘書說:「塔托博士三十九年不生病,你看吃素多好啊!」
秘書回答:「老闆,我也經常看到吃素的人上醫院啊!」
想想也有道理。剛建立起來的信心立刻破功。
他繼續觀察,發覺塔托博士天天做瑜伽,又跟秘書說:「吃素配合瑜伽,可以三十九年不生病。」
秘書不相信,余金龍就找博士求證。塔托博士說:「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其實更重要的是第三個,叫向內看、慈悲心。」
王莨喻笑說:「他是我看過最極端的人,前一天還是肉食主義者耶!隔天就不吃了。」
不吃的那一天,是塔托博士在台最後一天,一行人在飯店握手致意。余金龍突然跟博士說:「從今天開始,我從 Ruby 素變純素。」
王莨喻永遠不會忘記那刻,一百七十公分的余金龍,被一百九十公分的塔托先生抱起來,雙腳離地。
那幾場口譯沒有收費,卻得到最豐厚的報酬——夫妻倆都吃素了,並且在隔年秋天,成為福智廣論學員。
傳遞信念
王莨喻傳遞素食信仰的方式,是擔任瑜伽老師,帶學生去吃美味的素餐廳、逛素市集、去各級學校演講分享純素理念;余金龍則另樹一格,藉著生意往來、與大眾應酬吃飯、會議報告的時機,透過「拒吃」和「簡報」,勾起別人想要了解素食的欲望。
比如海外循環經濟會議上,余金龍特別插播一張簡報,引用瑞典女孩桑柏格的話,以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傳遞純素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影響力。
又如赴宏都拉斯考察投資環境時,當地人沒有素食概念,余金龍就說:「這樣好了,你去拿兩根香蕉和一些酪梨給我。」改日再來,當地人就記得,世界有一種人不吃肉蛋奶,吃素。
再如某次海外團回訪,余金龍帶他們去吃素。起初有些人不想進去,所以逗留門口抽菸,還問服務生有無白酒。吃到後來,代表團的人說:「我來過台灣七次,前六次吃什麼不記得,這次保證記得。」還有人問:「可不可以來我們家鄉開素菜館?」
身體力行
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吃素,夫妻倆的身心都產生明顯改變。遠離肥胖不說,膚況和氣色都變好了。原以為家族遺傳的鼻子過敏消失無蹤;乳房纖維囊腫等疾病也得到很大的和緩。
王莨喻說:「明明是我先吃素、我先學廣論的,但看著金龍師兄,覺得他是我的菩薩。」
家裡出現德國蟑螂時,余金龍會拿布丁盒抓牠們,然後放生;昆蟲媽媽選在他們家紗窗產卵時,余金龍也絕不驅趕。最逗趣的是一次在太魯閣西寶農場,余金龍看到一隻山羌被狗追趕,二話不說衝過去,把十公斤左右的山羌一把抱起,靜候動保局前來處理。人家問他保護山羌的過程,問了兩、三次,余金龍都不答話,只是一個勁兒地傻笑。
在旁目睹一切的王莨喻說:「他就很樂,不是成就感或者驕傲的那種樂。這傢伙真的是非常身體力行,把非暴力飲食變生活態度的一部分。我有受他啟發。」
透由蔬食獲得健康、獲得慈悲、和平、喜悅……余金龍夫妻的人生愈過愈好。他堅信今後要做的就是把相信的、對的事情活出光采!
來源:《福智之聲》240 期 第 42 ~ 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