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游素珠 整理 / 編輯室
口述 / 游素珠 整理 / 編輯室
游素珠/福智文教基金會校聯會講師/長年投入校園蔬食推廣/國小退休教師
如果把素食做得好吃,誰還吃肉?「所以能否把素食做得非常美味、營養又豐富,是我們這些人的一種責任。」真如老師如是說,然而慣用的烹飪技法難棄,缺乏巧思的成品一片慘綠......,如何才能找到料理突破口呢?
學習、修行有次第,肉轉蔬也要循序漸進。
所以,口感上,五辛毋須一次全都拋捨;食材上,蛋奶可逐步去除;手法上,糖醋宮保三杯紅燒涼拌清炒依舊;調味上,仍請盡量善用已調配好的醬料(還可混搭喔)......。
其實,除了代換掉肉類,作菜方法是一模一樣的,若再運用一些巧思,更能引人垂涎三尺。
若要說有什麼不同,以下這些是不錯的改變:
一、基底營養:換好的食用油與醬油
1. 煎煮炒炸,大部分的料理幾乎會用到油,所以選擇好的食用油非常重要。除此,醬油也常會入菜,非化學釀造的好醬油也必不可少。雖然它們的成本高些,且保存期限較短(因未添加防腐劑),但對身體有益,寧可現在投資健康,也不要將來投資醫療。
2. 冷鍋冷油作菜,保留油與蔬果營養。好食用油可修復細胞、降低身體炎症,但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料理時建議爐火先不開,直接於冷鍋時,倒入冷油及食材,再開火低溫炒香。
二、營養加碼:多吃原型食物,搭配豆類、堅果
1. 選擇原型食物,避免加工品,例如蔬果、菇類,讓蔬食回歸食材本身。原型食物纖維多,添加物少,與加工食品、同等熱量相比,其體積通常較大,食用起來比較有飽足感,飢餓感不會太快到來,如果想要減重的話,也不會因為飢餓感,一直想要進食。
2. 最受推薦、營養價值最高的植物性蛋白,莫過屬於完全蛋白質的豆類蛋白。豆類與五穀類混合吃最營養,煮米飯時輪番加入不同豆類:今天紅豆飯,明天藜麥飯,不但可變換口味,營養上元氣滿分。但豆類易脹氣,烹煮前先泡水五至六小時使其發酵(浸泡的水須倒掉),即可大幅減少脹氣情形。
3. 堅果本身擁有豐富營養素,可促進心血管健康,可單獨食用,也可搭配菜餚,或點綴在料理上,既補充營養也增加美觀。每天僅須攝取少量(一日五克足矣),或可隨身攜帶一小包,補外食不足的營養。
三、美味不打折:肉蛋口感零差距
1. 首選植物肉,無論口感跟口味都是目前最完美翻版,可直接調味料理,唯成本較高。次之可運用素吉羹、素肉排等素料,價格中等,本身也是美味食材。
2. 上述選項混合菇類,既經濟又實惠(含口感及飽足感)。菇類熱量低,富含多醣體、維生素、膳食纖維,除了與植物肉搭檔(將香菇、杏鮑菇、胡蘿蔔等切成碎末混入攪拌),還可獨挑大樑作為主菜。
3. 不用蛋的料理,秘密武器是薑黃粉,主食材是豆皮。以番茄炒蛋為例,拌入薑黃粉不但不會搶味,和豆皮搭配後,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很接近蛋皮。除此,豆皮還可跟海苔層層交錯相疊,做出素魚料理。
四、美味一點訣:甜酸苦澀辣鹹,任君調配
1. 製作滷味時,可先將滷包中的香料取出煮至飄香,再加入醬油煮出醬香,此時再放入食材,短時間就能滷出入味的好料。(小缺點:香料會散入滷鍋中。)
2. 百搭素拌醬:預先製作一些重口味的拌醬──將新鮮食材切成碎末,以醬油提味,喜辣者可佐以辣椒,煮好後無論是拌麵、拌飯菜,都很方便入口。
3. 素食湯底變化多:素湯底以根莖類與菇類慢熬,加入甘蔗頭或蘋果,可增加清甜。湯底完成後,若加入香茅、南薑、辣椒粉,即成泰式酸辣;加入味噌則是日式;加入番茄便為西式;加入素韓式泡菜化身韓式;加入紅棗、黃耆、當歸則是藥膳鍋。當然,也可選用市面上的湯包,輕鬆料理。
五、豐富來自多一些些心思
1. 擺盤加分。可善用菜色、形貌搭配盛器,再將擺盤做出特色,譬如切些水果環飾,讓這道菜自然達到蔬果同樂的效果。多用一點心,多點巧思,可為生活美學加分,花一點點時間,但視覺饗宴會大不同。
2. 細嚼慢嚥。進食也有次第:先吃蛋白質,再來蔬果,最後澱粉。盡量少食炸物、含糖飲料。力推好處多多的「細嚼慢嚥」,特別是修行的人更可藉此練習「飲食知量」,對治口腹之慾。
「吃吃喝喝救地球」、「健康多多、纖維多多、便便多多、減脂多多」,在氣候暖化、森林消失、糧食短缺的現今,透由輕鬆蔬食,就可達成救地球這個嚴肅的目標,何樂不為?
來源:《福智之聲》240 期 第 112 ~ 11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