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是苦惱還是快樂,誰來作主?修行人要自己作主。要過苦惱、墮落、絕望,乃至悲觀的一生,還是欣喜、慈悲、智慧的一生,抉擇權完全在自己手裡。就像訓練有力的手臂,透過心智的訓練,當心越來越有力的時候,不但自己容易化苦惱為清涼,也能有力地支援他人離開痛苦。
——真如老師
2021 年四月,影星安東尼.霍普金斯以《父親》一片二度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以八十三歲高齡打破該獎紀錄,成為最年長的獲獎者;距離他 1992 年以《沉默的羔羊》經典高智慧反派角色首次封帝,已相隔近三十年。
是什麼讓他克服身體年齡的限制,再度攀上巔峰?
片中飾演失智父親的安東尼.霍普金斯於受訪時說:「我已經八十三歲了,接近可能失智的年齡,我希望不要,所以我努力畫畫、彈琴、讀詩。」所以除了工作拍片,他始終維持平日的興趣與練習鋼琴,甚至每週背誦一首新詩來鍛鍊腦力。這是否就是他依然活躍的秘訣?
停止學習才叫老
大多數人面臨體力腦力下降,或不再需要考試工作後,便容易漸漸地、自然而然地在學習的路上脫隊,理由不外是「我老了,腦袋不行囉,學習是年輕人的事!」(不能學習),或是「要讀書考試、工作升遷的人才要學習啊,我都退休了......。」(不用學習)
但日常老和尚說:「什麼叫老?停止學習才叫老!!!」真如老師也呼籲,不可以把「老」當成停止進步的藉口,好好把握學習正法的韶光;用自己的力量去實踐三主要道,年齡越大心智應該越成熟,修心應該更純熟。
「學習無關年齡」並非心理建設,生理確可如此——神經科學家在 1988 年於一名八十九歲鼻咽癌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主掌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再生的實例,推翻了1913年神經學祖師爺拉蒙卡哈(S. Ramon-Cajal)「大腦定型了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的教條,給人類帶來劃時代的意義——既然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以再生,人就可以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
知名腦科學研究者洪蘭教授指出,近期的老鼠實驗更進一步發現,細胞存活有個條件:一定要學新的東西(不限於跟海馬迴有關的學習)。若只是被動接受訓練或重複做已經會的動作,不能挽救細胞的死亡。「主動」學習「新」事物,並付出努力學會,能使不斷新生的神經細胞存活並增加壽命,分化成真正的神經元。
第二人生不留白
「老了不能學習」的見解被破除了,所以,年紀大,記不住,學不來,不能再是放棄學習的理由。想想,那些年少時礙於現實環境,礙於父母期望,甚至礙於社會眼光而無法學樂器、當作家等等的夢想,在眼前(階段性)任務都完成之時,不正是可以恣意為自己活一場的時光嗎?
享壽一百零八歲的國寶級鳥蟲體書法家趙慕鶴爺爺,於高雄女子師範大學(高師大前身)任教多年,退休後依舊熱愛學習,九十一歲完成空中大學學位,九十八歲取得南華大學碩士學位,甚至一百零五歲還至清華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第二人生(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留白,名列世界金氏紀錄!
假使您已經圓了夢,又或是不再有夢,仍應該為了老年可能到來的病痛,例如失智症,提前準備喔!讓安東尼‧霍普金斯等所有人害怕的失智問題,真如老師特推「背書」防範,因為大容量的記憶力,會使腦部褶皺增加,褶皺不斷增加後對於信息的處理量就會很廣。為此,真如老師至心叮嚀:「背書、一定要背書、千萬要背書!哪怕背一個偈子『暇滿人身極難得』,甚至就背個『暇滿』兩個字都功德無量!」
寶刀鋒利有秘辛
會不會聽到長輩常這樣說:「這些是你們年輕人的玩意兒,我們老人不用學,有你們在就好。」但事情真能如此美好嗎?我們如何肯定,當需要時身邊恰巧有親友服務?無常不期而到,面對可能離家的小孩(他就算沒離家也有自己的事要忙呢)、先一步離開的老伴(他就算沒離開也有可能病得更需要你照顧)......,總之,正確心態的建立與獨立自主的能力極其重要。
日本的高齡作家吉澤久子女士,正是倚仗著年輕時養成的學習習慣,跨越失智症婆婆與憂鬱症丈夫離世後的獨居低潮,重新找到生活目標,並享受年齡帶來的美好觀感。並將她對老年的心態與體悟寫成《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等多本書籍,分享給大眾。
吉澤久子直至一百零一歲告別的數十年間,她始終堅持自己包辦家務,主持讀書會超過五十年不間斷,並且演講、寫作投稿,更參加義工團體、交流美食、栽種蔬果,每天都寄自製的明信片給朋友,分享生活與感恩。當她九十一歲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測,醫師發現她的大腦自七十歲後就不曾變老,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的確確可以,使大腦更有效率,讓人永保青春、思慮清晰。
心靈提升是關鍵
不忍喪偶傷痛一直打擊著母親,廣論研討班學員葉葳帶著八十六歲的媽媽林月梨上課去。透過學習,原本怖畏死苦的母親竟主動交辦後事;進而跨越老伴離世的悲戚,以同理心助人;更將旁人對自己付出的心意與溫暖再傳遞出去,成為超高齡的研討班關懷員,而關心的對象是比自己還年長的九十九歲阿嬤;甚至邁出熟悉的環境到安養中心關懷獨居老人;每日更是精勤定課,抄經、持咒、早午晚課誦,一日不放......
九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廣論》的王振鴻,今年一百零二歲,升上善行班。進入善行班,必須歷經逾七年的長期學習,王爺爺年邁,得拄著柺杖出入,他仍然克服身體障礙,週週復週週,年年復年年,一步一步慢慢地行走進到教室,翻開課本。爆發 COVID-19 疫情後,改採線上上課,王爺爺在外籍看護陪伴下,一樣跟著線上學習。
今年四月間因不慎摔倒住進醫院,所幸幾週後漸漸恢復,為了讓同學安心,王爺爺特地進到教室向同學問候:「大家好,謝謝大家的關心,見到大家很高興,祝福大家功課進步。」受傷初癒的他依然容光煥發,不減幽默。隨後每位同學都收到爺爺送上的一枚巧克力。
在學習道路上,年齡不是問題——不為學位、不求名利,為讓心靈豐足、將愛傳遞!
1. 停止學習才叫老
日常老和尚說:「什麼叫老?停止學習才叫老!」真如老師也呼籲,把握韶光學習正法,實踐三主要道,年齡越大心智應該越成熟,修心應該更純熟。
2. 第二人生不留白
書法家趙慕鶴,九十八歲取得南華大學碩士學位,一百零五歲至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名列世界金氏紀錄!
3. 寶劍鋒利有秘辛
日本作家吉澤久子,自己包辦家務,主持讀書會、參加義工團體、每天以自製明信片分享生活與感恩……等。醫學證明,她的大腦自七十歲後就不曾變老。
4. 心靈提升是關鍵
廣論研討班學員葉葳帶母親上課去。原本怖畏死苦的母親跨越老伴離世的悲戚,以同理心助人,將溫暖再傳遞出去。
來源:《福智之聲》241 期 第 50 ~ 5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