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 09:49 00:00
下面我們就正式開始。現在我們講,那麼下面講些什麼呢? 3B 09:49 00:08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徧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現在這個裡邊所講的,這是本論所講的,把佛所說的圓滿的教法的綱要,統統包含在裡頭了。而這個圓滿的綱要,下來又分性、相二支,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福德資糧。經過彌勒菩薩以及文殊菩薩,向下傳到——無著、世親菩薩,龍樹、聖天菩薩,又分成功這個兩個大軌。那麼現在這裡有圓滿的包容,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把你引導到: 3B 10:59 01:10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這是引導我們到佛地。「一切種智」,那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這個裡邊這個道理啊是引導我們圓滿達到佛地,這就是說解決一切痛苦、一切問題,圓滿一切福德。那麼這個最高的目標是如此,上去又分成三個大的段落,每一個段落稱它為一種士夫,所謂下士、中士、上士。這個是上去一步一步的次第,就像我們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所有的這個內容,所謂教、理、行、果,圓滿一點都不少。在圓滿的教授當中,如果我們把它的內涵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的話,可以分成三個項目:第一個「質」,它的質本身要純正,一點不錯。這個「量」呢?要圓滿,一點無缺。還有呢?還要「次第」本身不可以紊亂。平常我們對於這個質跟量是容易了解,這個次第非常重要卻是往往忽視,我現在這個地方說一個比喻。 3B 12:43 02:53
譬如說我們燒飯,然後呢你要菜啊、飯啊、米啊、樣樣東西。是的,說這個米就是米,平常我們說蒸沙煮飯,如果你用泥沙來,那不行!那時候米嘛、菜嘛這是沒錯啦!然後呢量,說幾個人嘛要吃多少,也沒有錯啦!可是次第同樣地重要。假定你弄錯了次第的話,那個不行。譬如說,你說你拿了菜來嘛,一定先把它整理一下,洗洗好,然後切好,然後放到鍋子裡燒。假定說你這個次第弄不清楚,你說:好!先把那個菜拿過來,燒完了再洗,這個行不行啊?絕對不行!因為菜上面種種的泥巴、種種的農藥,你燒完了能洗嗎?根本不能洗!本來這個菜吃了以後讓你增加營養的,結果你吃進去啊還有泥巴,你怎麼可能吃?這個毒藥不但不增加營養,還把你毒死啊!所以這個裡邊一定要有它的質、量、次第,現在本論這三樣東西一點都不缺少,所以這才圓滿。這個就是,喏,引導我們走上這一條圓滿的覺道的這個圓滿的教法,所以 3B 14:12 04:23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
這個,這條門哪引導我們走上菩提大道的。 3B 14:20 04:31
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是引導具足善根的人達到圓滿佛地的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裡邊所說的。下面又告訴我們一個特質,為什麼說,下面: 3B 14:44 04:55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
說解釋的時候它有兩種傳承。他為什麼要講這個?平常在我們一般的概念當中,我們不太了解,也不大注意這個傳承的重要,這一點實際上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譬如說我們現在來說,我們隨便做任何一樣東西,買東西也好,我們常常說:這個哪來?這個是美國貨,然後這個是福特的、這個是通用的,然後這個是德國貨。譬如說汽車吧,剛才說美國的是福特、通用,德國的是賓士,譬如說日本的什麼,它每一個都有它的來源。實際上這個來源裡面包含了什麼?就是那些工程師,傑出的人才,這樣。世間的所有的東西,都有它這樣的一個圓滿的來源,何況是佛法啊!何況是佛法啊!所以我們曉得學任何東西,假定你沒有這個正確圓滿的來源的話,學不好。佛法亦復如是,佛法亦復如是!所以他一方面教那個內容,一方面要告訴我們說:我這個牌子哪來的?喔,說這個牌子一點都不錯的! 3B 16:10 06:20
那麼在宗喀巴大師那時候,這個裡邊它有兩派的傳承,這個兩派的傳承就說明了這個師承。實際上這個師承的內容剛才說的,這個殊勝的教授,都是靠這個傳承下來的。這個是從佛傳下來,經過諸大祖師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都從這個圓滿的師承這樣地傳遞下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這是特別的一點我們應該了解到的。那麼哪兩派啊?下面,一個是那蘭陀寺,一個是迦濕彌羅傳的,我們看一看: 3B 16:52 07:03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後時止迦摩囉室囉,聖教盛行,
第一個就是那蘭陀寺。那蘭陀寺那是當年印度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修學佛法的。佛涅槃沒多久就開始建立,一直等到公元一千年左右,那個回教勢力入侵的時候,由政治勢力把佛教摧毀為止,始終是執印度佛教牛耳的、最頂端的一個佛法的中心。那個地方的很多這種了不起的菩薩、祖師,他說在解說佛法的時候、造論的時候,要有三個條件。 3B 17:58 08:08
這個那蘭陀寺順便提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位了不起的玄奘大師,玄奘大師當年到印度去的時候,學到最好、最精采的就是在那蘭陀寺。那個時候是這樣、以前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為什麼要說那蘭陀寺呢?換句話說,印度的整個佛法的最高的,經過了這麼多了不起的成就的人抉擇以後,剩下來的精華都這個樣的!他們解釋這個經論不是隨便的喲,他要幾個條件,三個,就是三門清淨,三方面都要清淨了。這「清淨」兩個字很重要、很重要!就是說這個清淨的話,這個法本身絕對正確,沒有一點點問題,假定說的有一點問題的話,我們學的人就出問題了。像吃東西一樣,你稍微弄得不乾淨啊,對不起,細菌乃至於毒,就把你吃死了;佛法也是如此的、佛法也是如此的。世間只是教你受一點小小傷害,佛法的話,你如果說有一點點不乾淨擺在這裡的話,這留下來的是問題重重。 3B 19:22 09:32
那麼哪三樣東西啊?他說第一個,老師——軌範語淨。這個裡邊包含了兩樣東西:第一個就是「軌範」,就是尊長,譬如我們說軌範師、親教師,換句話說解釋說法的這個尊長,他自己本身清淨;還要他所講的清淨。為什麼要分兩方面來說?難道說這個人清淨了以後,他講的還不清淨嗎?對!為什麼?當然,他如果本人自己沒有修持的話,那講出來一定不清淨,可是自己有了修持以後,他那個清淨還有問題,這個就解釋一下。 3B 20:11 10:22
平常我們也曉得的,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那麼自己要解決了,那個算是清淨了。這個清淨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他雖然有了這個,可是因為說的時候,也許他平常一般地說,也許對機不相應。譬如說:我們現在拿世間來說吧!哦!現在有一個大學者,我們請他來給我們演講。那麼這個大學者來演講有兩種可能,有一種可能呢,就是把他自己學的圓滿的內容告訴我們;還有一種,也許他所對著機,說今天有一個地方,一些小朋友啊大家也仰望這個大學者,所以為了使得那些小朋友心目當中有一個仰望起見,請他來去講。請問那個大學者能跟些小朋友講說圓滿的道理嗎?不行!所以這個裡邊是兩樣東西都圓滿,這是「軌範語淨」。 3B 21:31 11:42
那麼還有「學者相續淨」。所有的一切法流傳在世間,不僅僅說有老師就行,還要一定有學的人,這個很明白。不但是菩薩、祖師,我們佛也是一樣,佛出世的時候,那個時候同時那個弟子也來。因為一定有這樣想學的人,所以應這樣的機,然後說這樣圓滿的教法。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這樣相應的機的話,他雖然他自己有正確的內容,但是他不一定有機會說出來。就是佛本身就是如此!他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我所了解的法啊就像大地土,但是我說的法如爪上土。所以通常啊,都是有一個因緣,那個時候佛才說呀!所以,如果說一個法流傳的話,除了老師這個條件以外,學者這個條件也是相當重要的。就像剛才那個故事也是一樣,這個大學者跑得來,跑到幼稚園,跑到小孩子那裡去,對不起!學者的相續不淨,他就沒辦法把圓滿的教法拿給我們。 3B 22:59 13:10
這裡我也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一下,所謂比喻是個故事。相傳我們中國歷史上兩位名人:寒山、拾得,以及豐干禪師。他們三位,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普賢菩薩。結果寒山、拾得兩位大士所現的是什麼?唉!一個破和尚,窮叫化一個,什麼都不認識的。他為什麼這樣現呢?就是那個時候現出來的相是禪宗傳的時候。禪宗的特質是什麼?要主要的見到那個本來面目,換句話說,空性。它掃一切法的,實際理地是一塵不染。所以他自己現這個相,就是什麼?窮得身無立錐之地啊!所以通常我們那個叫化子,窮得連他站的地方像一個錐子那麼一點點都沒有,就這樣,他所現那個相。他所以現那個相,是跟那學者相應的,這我們要了解。所以如果這個地方教法盛傳的時候,除了這個老師以外,這個學者還要有這樣的條件。 3B 24:23 14:34
然後有了這個條件以後,第三個,所說的法要清淨。為什麼法要清淨呢?這個法也說,應機是一種。還有一種呢?它那個法當中有一種應機應小的,有一種應大的;有一種性宗、有一種相宗;儘管它是大的,應它的局部的。我現在拿佛經來說個比喻。佛經說了這麼多三藏十二部,譬如說《金剛經》,它也是說:啊!這個最上乘、最上乘;《楞嚴經》,通常我們說這種都是好得不得了,為什麼它不是圓教呢?因為它就是針對著這一類根性的,是!這是大乘,可是他大乘是大乘啊,對不起,小乘的漏掉了。然後那對這個人天五乘的人又不相應。如果說性宗的話,相宗又不相應;相宗的,那性宗的又不相應,這就不圓滿了。所以啊第三個,這個圓滿的內容,還要有它特殊的內容,它三樣東西有它特別的條件。噢!那個是那蘭陀寺。到後來啊,迦濕彌羅,「止迦摩囉」就是迦濕彌羅,我們曉得的。這個在西北印度,到後來佛法這個地方非常盛,那麼 3B 25:44 15:54
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
那個地方那些大菩薩、大祖師們哪,就說上面那個東西只是一個基本,除了這個以外還要其他的。那麼他又怎麼說呢?他說的是下面的。也許在這個地方我們會想:哎呀!那到後來的時候,豈不是比前面的更精采呀?這個概念我們要了解,並不是說後面的比前面的更精采,而是說後面的對適應後面的人來說更適應,這個是根本——一切法真正的重點,是應機才是重要的。所以同樣地,當初那蘭陀寺的三種法門,是應他們的三種法門的條件,是這個樣;後來的人由於機不太一樣了,慢慢地每況愈下。所以說,就正法而像法、末法,這個機比較差,所以要求的條件越更多、更嚴密,這是它的不同。否則的話,我們又說:「哎呀,後面的好啊!」妄判是非,不知不覺當中就會造成功不應理的取捨。那麼他下面怎麼說呢? 3B 27:04 17:15
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這個分成功:第一個作者殊勝,那就是前面的軌範語淨,第二個正法殊勝,這個法本身正確。還有呢,有了這個造者,這個造者當中包含了一定有什麼?這個教者、學者這兩樣東西在這裡面。沒有這兩樣東西的話,他這個「造」不可能、不可能,這第一點。所以這兩個含攝了,那麼說的又殊勝,在這個地方多的有什麼?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下面哪,等一下講到那個四個題目的時候說它。現在我在這裡,說就用什麼?就用後者那個辦法,用後者那個辦法。現在我們這地方就停一下、休息一下。
現在這個地方本論所採用的是後者,這個後者分四大段,分四部分。 3B 28:30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