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從事軍職,年輕時隨著部隊不斷調動於全省各地,很少在家。母親身兼父職,含辛茹苦的養育我們姐弟三人,她說唯有把我們教養好,才對得起終年辛勞奔波的父親。
從小學開始,我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向母親報告學校中發生的大、小事件,而母親也總在適當的時候教導我如何做人做事,與同學和睦相處,要懂得禮讓他人,為他人著想,當然母親自己也以身作則。
多年後,父親轉派到師管區上班時,負責管理兵役之職,有戶人家唯有一獨子,便來請託父親為他的孩子稍做安排,勿調外島服役。願望達成之後,對方三番兩次送禮來酬謝,都被母親堅持推拒,母親說舉手之勞怎能受人謝禮。誰知兩年後,那人不知從何處打聽到家中住址,郵寄來一份厚禮及謝函,且未留寄信處所,讓母親無法退回,但母親為此耿耿於懷很久,覺得不應收這份遲來的謝禮。
當父親配給到眷村的宿舍,搬進之後,因為大家都是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在此落地生根,母親對左鄰右舍只要有需要幫忙之處,定會盡力而為。而那些眷村媽媽在互相有了磨擦時,也會來向母親傾訴,母親總是好言相勸安撫對方;而且母親對聽進的話,從不再轉述給第三人,所以她們也都很安心的來找母親訴苦。
眷村裡一位伯伯因為工作升遷,搬到北部,留下眷村的宿舍請父親代為處理頂讓他人,處理完後,新屋主及原屋主都包了紅包來做為答謝,母親仍是堅決拒收。他們都很奇怪母親的固執,對母親說:「別人都還主動要求介紹費,為什麼妳不要?」母親說:「我幫你們是我能做的事,並不是為了錢而幫你們的。」
母親對朋友也都是以對方的角度設想。記得有一次三八婦女節,母親最要好的知心朋友邀母親一起去逛百貨公司,人潮洶湧中,母親隨身的小錢包不知在何時被扒了,等母親發現錢包不見時驚叫了一聲,那位朋友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母親轉念一想,是朋友邀她來逛街的,如果讓朋友知道她因此而掉了錢包,內心一定會很難過,便馬上改口說:「沒事,沒事!」後來朋友問母親怎麼都不買點東西回去,母親只稱自己沒看到喜歡、需要的東西。
市場賣菜的小販們對母親也都很敬重,因為他們每次在忙亂中找錯錢給母親時,母親一定立刻還給對方。母親覺得他們辛辛苦苦賺點蠅頭小利,一算錯錢就虧了本錢,豈不白忙了一天。久了,小販們都對母親說:「太太!妳人最好,多找給妳,妳都會退給我們。有的人,我們發現找錯錢,跟他要,不但不還我們,還被他罵呢!」有時假日陪母親上市場買菜,只見小販們都很親熱的跟母親打招呼,還對我說:「妳媽媽人卡好啦!」
而對我們姐弟三人,母親一向都是用機會教育。記得弟弟小學五、六年級時養成集郵的嗜好,有一回出新郵,弟弟的同學託他買新郵時代為選購一套,誰知郵局的服務人員在撕郵票時,不慎撕裂了一點小縫,弟弟年小,當時也不敢與服務人員協商再換一套。回到家後左思右想,無法決定到底是把完整的那套郵票留給自己,還是把裂了一點縫的那套留在自己的集郵簿上。
在無法抉擇的情況下,弟弟苦惱的對母親說:「好討厭,如果不是同學叫我幫他買一套,根本不用傷腦筋。」母親對弟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想想看,如果反過來是你請同學幫你買,他把不好的給了你,你看了心裡是什麼滋味?」
於是弟弟把那套撕裂了一點縫的郵票,夾進了自己的集郵簿裡。
母親一生中類似的美德,點點滴滴說不完,她的寬厚、仁慈身教,讓我們姐弟三人在不知不覺中跟著學習,凡事儘量秉持著禮讓他人、不與人斤斤計較、為他人設想的態度,這都是母親的教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