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及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胡繼歐
阿底峽尊者於公元九八二年出生於札戶羅國(今孟加拉國達卡地區),是迦爾耶那師利國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個月就能讀誦「讚佛」文句。十五歲時,能以所學《正理滴論》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滿二十一歲即通達一切明處,尊者幼年不貪王位,專事遊歷,遍經諸國,訪師學法,所依止的名師中得成就者有十二人。他依止黑山寺羅睺羅笈多受大灌頂並學一切修行教授。又依止已得成就之阿嚩都帝大師七年,修明禁行,得三摩地。後來由於師長的勸勉及在夢中得到釋迦如來的策勵,遂於二十九歲時依金剛寺大眾部上座戒護律師出家,法名吉祥然燈智。阿底峽意為「殊勝」,是他到西藏以後,阿里藏王對他的尊稱。出家以後遍學三藏教典,依止法護論師十二年,學習《大毘婆沙論》,成為十八部共同崇敬的上座律師。以後又到金洲(今蘇門答臘)地區參訪金洲大師,修學空有兩派所傳修菩提心教授。回國以後,住持毘札瑪尸羅寺,兼任十八個廟的住持。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
阿底峽尊者的佛學思想可分三個方面:
一、中觀正見。尊者是宗於《中觀》系統月稱一派的見解的。印度佛護、清辨、月稱、靜命等諸大論師都是繼承龍樹、提婆的《中觀》學說,但關於名言中許不許有自性或有外境,觀點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派別。清辨論師破《唯識論》,於名言中建立許有外境之宗,此派名「經部行中觀師」。靜命論師於名言中說無外境,此派名「瑜伽行中觀師」。月稱論師則認為《中觀論》諸解釋中,唯佛護論師解釋聖父子(龍樹、提婆)意趣最為殊勝,所以月稱宗佛護論師的中觀見。以後中觀師多隨順佛護、月稱之說,後來西藏佛教的薩嘉派、迦舉派、格魯派也都宗月稱論師的中觀見,同時安立了中觀應成派和自續派的名稱。月稱論師的中觀見為應成派。此派隨其所應,破論敵所許,而自己不另外立宗,唯在破他中顯自正理,成立自宗。如破「自性實有」並安立生死涅槃。這就是所謂的「性空緣起」。尊者所著入《二諦論》、《中觀教授論》等均闡述此說。
二、修菩薩行。大乘修行首重菩提心,尊者特依金洲大師所傳菩提心二種修法,即修七種因果和寂天論師著述中所說「自他相換」修菩提心教授,由願菩提心引導行心,受學菩薩廣大妙行,隨學菩薩所有學處。這些教授具見尊者所著《攝行論》、《道炬論》、《發菩提心論》等論。
三、見行並重。阿底峽尊者認為三藏、四部都可以組織成為一補特伽羅修行成佛的次第。佛所說法,重在修行。尊者將佛法總攝為三士道,即下士、中士、上士。下士道又名共下士道,即不貪著現世安樂,念死無常,畏惡趣苦,行十善業,皈依三寶,希求後世生於善趣,屬於人天乘。中士道又名共中士道,即厭患三有,發出離心,觀四諦十二因緣,流轉諸苦,還滅為樂,希求自利,得寂滅樂,這屬於聲聞乘。上士道,即發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學習六度四攝諸菩薩行,希求佛果。大乘菩薩雖然不希求人天福報、二乘聖果。但從修行的次第來說,也應當在修習下、中士道的基礎上發菩提願心,引發行心,行六度四攝,循序漸進,然後由顯入密,直至成佛。這就是在一補特伽羅身中修習成佛之次第。尊者在所著《菩提道炬論》中闡發此義。此論是阿底峽思想的精華,總攝顯密教義,備具深廣兩派師資教授,以調心為主,達到成就佛果的圓滿次第,對西藏後弘期佛教影響甚鉅。
西藏迦當派的產生
尊者一○三七年受藏王耶喜哦(智光)、絳曲哦(菩提光)迎請入藏,一○四○年離印,一○四二年到藏。當時西藏處在朗達瑪滅法之後百餘年,佛教情況,極為混亂。在家出家都不重視修行次第。有的只修密乘而輕視顯教;有的只重戒律而毀訾密法。顯密二派形同水火。尊者由後藏至唐薄伽、桑耶、聶塘、拉薩、耶巴、盆宇等處,對沒有佛化的地方廣事弘宣,對有佛化的地方則多加整理;對一些邪說旁論,疑惑諸垢,都以正理洗滌令淨;尤其對當時邪行密法輕毀因果之流,特別宣說業果,令捨邪說,皈依三寶,入於正道。當時人們稱尊者為「業果喇嘛」或「皈依喇嘛」。中國西藏後弘期佛教得以正確地發展,尊者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尊者在西藏的傑出的弟子很多,但最負盛名的當推種敦巴.賈瓦君內。傳說尊者在被迎請到西藏弘法的前夕,曾啟請聖度母,以觀徵兆。度母指示去請問空行母,空行母說:「若往西藏當有益於正法,特由一優婆塞得獲利益。」種敦巴正是菩薩指示的一位居士(優婆塞),他追隨尊者十五年,尊者把所有一切顯密教授傳給他以後,於一○五四年圓寂於西藏聶塘(世壽七十三歲)。尊者圓寂後門人都依止種敦居士。種敦居士偕門人於一○五六年在黨巴地區創建熱振寺,是迦當派的根本道場。迦當派遵循阿底峽之教授,其後因傳授的方式不同形成教典派、教授派與教誡派。
教典派由種敦巴的四大弟子之一博朵瓦傳出。此派繼承阿底峽尊者「一切都是一補特伽羅成佛方便」的思想,因此一切教典都是此派所依。
教授派又有三小派,即由種敦巴的弟子僅哦瓦所傳的名《四諦教授》,撲瓊瓦所傳的《名十二緣起教授》,由阿底峽的弟子大瑜伽師所傳的名《二諦教授》。大瑜伽師密傳給卓龍巴與僅哦瓦。僅哦瓦又密傳給朵龍巴與賈宇瓦,由朵龍巴普遍弘揚並寫成文字,主要講述尊者所宗月稱論師的中觀見。此派雖說遍依大乘一切經典,但以《華嚴經》,龍樹《寶鬘論》,寂天論師《集學論》、《入行論》等為主。法護論師之《修心劍論》、《孔雀化毒論》,慈瑜伽師之《金剛歌》,金洲大師《菩薩次第》、《除分別論》等(上三人均為阿底峽之師)也為此派所依據。金洲大師還將《七義修菩提心教授》傳給阿底峽,阿底峽傳種敦巴,種敦巴傳博朵瓦等三人,數傳以後到伽喀巴。先是自修,後來又分成七科為大眾宣講,遂成為著名的《七義修菩提心教授》。
教誡派所傳教授名《恆住五念》:一念師長為皈依,二念自身為本尊,三念語言為持誦,四念眾生為父母,五念心性為本空。其主要本尊有四:釋迦佛、觀世音菩薩、度母、不動明王,屬於佛寶;教誡派所尊法寶就是「三藏」。四尊三藏名為「迦當七寶」。尊者密傳給種敦居士,歷代都是單傳,一直到根敦珠才廣弘於前後藏。
有人以為迦當派沒有密乘教授,這是不對的。尊者傳授密法極為謹嚴,從不在眾會普傳密法,但對種敦卻盡傳了《密乘四部續》教授和《成就心要類》教授,種敦成了顯密雙備的傳人。所以尊者不是不傳密法,迦當派也非沒有密乘教授。尊者名著《菩提道炬論》中有「由顯入密」的教導,說明迦當派是顯密並重的。
迦當派對西藏其它教派的影響
薩迦派的絳樣薩班也從內烏素巴的弟子兒窩泰巴聽聞迦當法類。他的著述中所說共大乘道一切修法,完全是依據迦當派教法而說的。
迦舉派的創始人羅扎瑪巴譯師最後一次到印度,曾謁見尊者,從尊者聽了教授。迦舉派另一位大師達波拉傑最初從南覺巴的弟子賈宇瓦聽迦當派的教法,南覺巴是尊者的親傳弟子。達波拉傑以後從彌拉日巴大師聽《大印》,他著有《道次第解脫莊嚴論》闡明《迦當》與《大印》的混合修法。達波的弟子卓貢.帕磨珠巴從格西朵巴聽迦當教授,也著了《道次第論》。自是以後迦舉派的大德很多都聽受迦當教授,一切行持也是遵照迦當派的教法。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從南喀堅贊和曲賈桑布兩位學迦當派《道次第》,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略論》。這部論的內容以文殊菩薩所傳「至要三道」(出離心、菩提心、真空見)為基礎,以阿底峽所傳三士道教授為修行次第。可見宗喀巴的這部名著的內容是與阿底峽的思想一脈相承的。難怪有些佛教學者認為,格丹派(格魯派)是迦當新派。那措譯師用一棵樹的枝條和主幹作比喻,說明格魯派與迦當派的關係是非常恰當的。因為樹的枝條只有依附主幹才能發育充實,而主幹又必須依賴枝條才能發展壯大。
在西藏講說顯教大論的傳統也是由阿底峽師弟的倡導而形成的。哦譯師內比喜饒不但是他的親傳弟子,而且是他在耶巴拉日傳授極密法《迦當函》的心傳弟子。在哦譯師的法嗣中就有許多通達《中觀》、《瑜伽》、《因明》諸論的大善知識。如哦譯師的再傳弟子卓龍巴.羅卓君內精通一切經論;枳欽波.喜饒巴精通《現觀莊嚴論》;崗巴寫烏精通《因明》;瓊.仁卿札精通《中觀》。由他們和他們的弟子建立了許多寺廟,宣講大論,恆常不斷。宗喀巴大師的弟子中學貫三藏,行通三學,虔修三士道與二次第,學行兼優的大善知識也很多。
由此可知,中國西藏地區後弘期佛教的顯密法派,大都是直接間接地在阿底峽尊者所傳佛學思想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