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註】這一段了凡先生的問、雲谷禪師的回答,都是引孟子卷七盡心篇裏頭的話。一定先要明白了孟子上原來的文字,纔能夠懂得他們兩人問答的意思。原來的文字,是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叫人要反躬自省,不要向外馳求。所以說我心裏頭本來有的道德仁義,只怕不肯向心裏頭去追求。若是肯自己追求,那就立刻可以得到的。倘然你放棄了不向自己心裏頭去求,那就立刻可以失掉的。所以只要能夠求,一定能夠得到的,是求確實有益的,這是因為所求的在我自己心裏頭的緣故。講到功名富貴,雖然也有求的方法,但是不能夠求了一定會得到,得到得不到,要聽天由命的,沒有把握的,是求也沒有益的,這是因為所求的在我身外邊的緣故。道德、是一個人樣樣守規矩,存好心;沒有惡念頭,不做壞事情。仁、是愛人的心。義、是做應該做的事,不做不應該做的事。○一部孟子,總共分做七篇。每篇都有一個名目的,這第七篇,就叫盡心。反躬自省、向外馳求、八個字,下邊會講明白的。
【解】我聽了雲谷禪師的話,心裏頭還不明白,又進一步問道:孟夫子說過的話,凡是求起來,就可以得到的,這是說在我自己心裏頭可以做得到的事。若是不在我自己心裏頭的事,那怎麼可以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說道德仁義,那是全在我自己心裏頭的。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末我就成了一個有道德的人。我要做一個有仁有義的人,那末我就成了一個仁義的人了。這是可以盡了我的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貴,那是不在我心裏頭的,是在我身體外邊的。是要旁人肯給我,我纔可以得到的。倘然旁人不肯給我,我就沒有法得到的,那末我怎樣可以求呢?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註】福田、是譬喻的話。這個田、不是種五穀菜蔬的田地,是沒有形象的,實在就是心。心裏頭想有功德的念頭,做有功德的事情,那功德就漸漸的一天大一天。功德一天大一天,福也一天大一天。像把種子下在田裏頭,種的東西,一天一天長大起來一樣。所以把心來比田地,就是這個意思。方寸、是方方一寸。就是指心。覓、是尋找的意思。感、是感動引動的意思。了凡先生照了孟夫子的話,又進一步問本來是不錯的。但是雲谷禪師是用佛法來推廣解釋的,所以說了凡先生錯了。這是讀這本書的人,不可以不知道的。
【解】雲谷禪師道:孟夫子的話,本來說得不錯的,你自己解釋錯了。你不看見六祖壇經裏頭,有幾句話,說是所有各種的福田,都是在各人心裏頭的。沒有離開了心,在心的外面,另外有什麼福田的。所以種福種禍,全在各人自己的心。不論什麼事情,只要向自己的心裏頭去找。要找好的,就得到好的。要找壞的,就得到壞的。只要你去感動他,引動他,就沒有走不通,做不到的。能夠向自己心裏頭去求,那就不獨是心裏頭的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到。就是在身外面的功名富貴,也可以得到的。並且可以不去求,自然會得到。因為有道德仁義的人,大家一定都喜歡他,敬重他的。所以功名富貴,不消去求,旁人自會給他的。那就心裏頭的道德仁義,身外面的功名富貴,都得到了,所以叫做內外雙得。這是說求是有效驗的,有益處的,不過還是要向心裏頭求的。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註】躬、就是身體,也就是自己。省、是查察。徒字、是白費功夫的意思。馳字、有亂跑的意思。
【解】命裏頭有功名富貴的,那末就是不去求,也會得到的。命裏頭沒有功名富貴的,那就用盡方法去求,也是得不到的。所以一個人,若是不曉得回轉來,向自己的心裏頭查察查察,追求追求,白白的向外邊亂找亂求。就是你像煞有求的方法,但是得到得不到,還是完全聽天由命,自己沒有絲毫把握的。這就合了孟夫子所說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兩句話了。所以就是有得到的,究竟還是命裏頭本來有的。並不是求的效驗,求的益處。所以一定要可以求得到的,纔去求。不可以求得到的,就不必去亂求。倘然你一定要去求,那就不但是身體外面的功名富貴,不能夠求得到。並且因為過分亂求,過分貪得,什麼都不顧,不合道德的事,也去做了,不合仁義的事也去做了,那就把心裏頭本來有的道德仁義,也失掉了,豈不是內外雙失麼。所以亂求是沒有效驗,沒有益處的。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註】揣、是猜想的意思。凡是考試得來的功名,像從前的舉人、進士、翰林等等。都是考試考得好,纔得到的。從舉人起,一直到翰林,都稱科第。
【解】雲谷禪師還要開導我,所以上邊的話,剛纔說完,就接上去再問我道:孔公算你的命,一生一世,到底怎樣?我就把孔公算我,某年考得怎麼樣,某年有官做,幾歲要死的話,詳詳細細,老老實實,告訴雲谷禪師。雲谷禪師聽了我的話,又問我道:你自己猜想,你應該考得到科第麼,應該生兒子麼。
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註】追省、是查察從前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良久、是很長久的意思。福相的相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這個相字,不獨是說相貌,連性情度量,都包括在裏頭的。累字、同了積字一樣的意思。功、是功德。行字、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就是做善的事情。基、是根基。倒過來說,就是做成厚福的根基。兼、是並且的意思,是兩件事情都有的意思。劇、是煩雜細碎的意思。容字、是大度包容的意思。蓋字、是遮蓋,就是說自己算自己有本事,要勝過旁人的意思。直字、是沒有私心,沒有彎曲的心,本來是好字眼不過這裏所說的直心直行的直字,是要說就說,要做就做,向前直進、不顧一切的意思。
【解】我聽了雲谷禪師問我的話,我自己回轉來,查察我從前過去所做的事情,查察了很長久的時候,回答雲谷禪師道:我不應該得科第,也不應該生兒子。因為有科第的人,都是有福相的。我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積功德積善行,成立厚福的根基。並且我不能夠忍耐,擔當瑣碎重大的事情。旁人有些不對的地方,不能夠大度包容,性情躁急,度量淺狹。有的時候,我還要自尊自大,把才幹、把智力、去蓋過旁人。心裏頭想怎麼樣就做出怎麼樣的事來,隨便亂講亂談。像這樣種種的舉動,都是薄福的相,怎麼能夠考得到科第呢。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註】穢、是不潔淨。好潔、好徹夜長坐、的兩個好字,那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意思就是喜歡。育、是養的意思。善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有容易、喜歡、做得好、種種的意思。怒、是發火。愛、是有愛人的心,就是仁。所以這個愛字,應該當做仁字解釋,不是現在所講愛情的愛。仁愛是公的,愛情是私的。仁、像果子核裏頭的仁,像桃仁、杏仁一樣的。果子裏頭的仁,種在泥裏頭,就會生長起來。生長了,就結果。果裏頭又有仁,仁種了,又結果。是生了又生,永遠生長不停,所以叫仁是生生的根本。忍字 、有好壞兩種說法。若是照堅決,或是照忍耐講,自然是好的。但是這裏的忍,是當殘刻、硬心腸講的。把這個字拆開來講,上邊是一個刃字,就是一把刀,下邊是個心字,意思就是這個心兇狠得極,像刀一樣。矜、也是愛惜的意思。名、是名聲。節、是一個人應該守的規矩,應該守的做人的道理。舍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同捨字一樣的,是拋開放掉的意思。耗字、是多費,也有傷害的意思。鑠、是消滅的意思。徹夜、就是通夜全夜。葆元、是葆養元氣。毓字、同育字差不多,也是長養的意思。神、是人的元神。過、是過失,就是錯處。悉字、是完全的意思。
【解】喜歡潔淨,本來是好事情。但是不可以過分的,過了分就變成怪脾氣了,所以說越是不潔淨的地,越會多生出東西來。反過來說,很清淨的水不會生東西的,所以清水裏頭常常沒有魚的。我過分的喜歡潔淨,就變成一個不近人情的人了,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一種緣故。不論什麼東西,都靠了天地的和氣,像很好的日光,和暖的風,滋潤的雨,纔會生長起來。若是只有像夏天那種很厲害的太陽,一陣一陣的狂風暴雨,那末東西就要毀壞了,那裏還會生長呢?我常常發火,只像了夏天的太陽,沒有一些和氣,怎麼會生育兒子呢?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二種緣故。仁愛,是生生的根本,若是一味忍心,就沒有慈悲的心了,沒有慈悲的心,就是沒有仁心,像果子一樣,沒有仁,怎麼會生發生長呢?所以說:忍是不會生養的根。我但曉得愛惜自己的名節,常常不肯不顧到自己,把自己拋開了,去救救旁人,積一些功德,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三種緣故。說話太多了,容易傷氣,我又喜歡多說話,傷了氣,身體就不強健了,那裏還會有兒子呢?這是沒有兒子的第四種緣故。一個人全靠精氣神三種,纔能夠活命,多喝酒,最容易消散精神,一個人精不足,怎麼會生兒子呢?就算生了,也是不壽長的,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五種緣故。一個人日裏頭不應該睡,到了夜裏頭,又不應該不睡,我常常喜歡通夜長坐,不肯睡,不曉得葆養元氣元神,這是沒有兒子的第六種緣故。除了上邊所說的各種,還有別種的過失罪惡多得很哩,說也說不完的。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註】材、是本來的質地。篤、就是厚。纖毫、是極小極少的一些。
【解】雲谷禪師聽了我的話又說道:照你這樣說起來,豈但只有科第,不應該得,恐怕不應該得的事情,還多得很哩。世界上的人,在一樣的境界,在同一的時候,好的儘管好,苦的儘管苦,各色各樣,都不相同。要曉得有福沒有福,都是在自己心地上造出來的。明白的人,曉得都是自作自受,糊塗的人,就都推到命上去了,說是命裏頭註定的了。譬如世界上能夠享到值一千金產業的福的,一定是有一千金福的人,能夠享到值一百金產業的福的,一定是有一百金福的人,應該餓死的,一定是應該受餓死報應的人,這都是各人自己造成的。上天不過就各人本來的質地,加厚一些罷了。善的人自己能夠積德,天就像本來在生長的東西那樣,下些雨露去滋潤他,加多他應該受的福。惡的人自己儘管造孽,天就像要倒的東西那樣,降些風雨去吹倒他,加重他應該得的禍。天不過就他本來的質地上,加重一些罷了,另外並沒有一絲一毫別的意思。曾字、要在左角下邊加一圈,有做過的意思。幾曾加三個字,就是幾時加過纖毫別的意思在裏頭。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註】世、是一代的意思。斬、是斷絕的意思。至字、是很字極字的意思。
【解】這一段、是雲谷禪師借世界上俗人的見解,來勸了凡先生的。希望了凡先生努力積德,並不是真正佛法的道理。雲谷禪師接下去說道:就像生兒子,也是看下的種怎樣的。種下得厚,結的果也厚。種下得薄,結的果也薄。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可以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保住他的福。積了三代,或是二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二代的子孫,保住他的福。這是一定的道理。那些只享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斷絕沒有後代的,那是他的功德極薄的緣故。恐怕不但是功德極薄,老實說,還恐怕罪孽倒積得不少哩。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註】從前得科第,叫做發科發甲,實在就是發達的意思,所以不得科第,叫做不發科第。刷字、是譬如一件本來是不潔淨的東西,把他洗刷潔淨,就是把過失改去的意思。務要、就是一定要的意思。包荒兩個字、出在易經上泰卦裏頭,是包容荒穢的意思,就是包含一切、不揭穿旁人的短處。○易經、同了卦,下邊會講明白的,看到那裏,應該注意看看。荒穢兩個字,是不整齊清潔的意思,就是比喻一個人的壞處。
【解】雲谷禪師接下去說道:你既然說到你種種的短處,那是你已經曉得自己的不是了。那末你就應該把你向來不能夠發科發甲,同了沒有兒子的種種福薄相,盡你的心,盡你的力,把一件一件的改得清清淨淨。各個人都有各樣的病根的,能夠對準他的病,用藥去醫,沒有醫不好的。刻薄造孽的人,一定要反過來積些功德。只覺得自己有本事,喜歡說他人短處的人,一定要反過來替人包含一切。性情殘刻的人,或是喜歡發火的人,一定要反過來對人和氣,並且要常常發慈悲心。多說話,多喝酒的人,一定要反過來愛惜他自己有用的精神。你從前所犯的種種病根,完全拔得清清淨淨,譬如你昨日已經死了,從今天起,完全改變,重新做一個人。以後一切的一切,譬如今天剛剛生出來。能夠做到那樣,那你就是重新再生了一個義理的身命了,不是一個尋常血肉的身命了,是一個了不得的高尚人了。因為你能夠把自己種種的壞習氣,完全滅掉,種種的病根,完全拔去,你的身體,既然完全改變了,那末你的命運,也就可以完全同從前大兩樣了。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註】格、是感動的意思。也可以說人極清淨的心,極誠懇的心,可以同天相通的意思。從前學生,讀了四書,再讀五經。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詩經、書經、禮記、易經、左傳。書經、是一篇一篇的。太甲、是書經裏頭一篇的名目。孽字、是災害的意思。也可以當做惡因解釋的。天作孽,就是說天降的災。自作孽,就是說自己造的惡因。違字、當做避字免字解釋。或者當做改變解釋,有挽回轉來的意思。詩、就是詩經。永、是永遠,就是常常的意思。言字、是想念的意思。配字、是合的意思。命字、就是天道,也就是天命。人的貧富、貴賤、長壽、短命,都是天所派定的,所以叫做天命。登科第的登字,同了得科第的得字,發科第的發字,一樣的意思。簡單說起來,也可以只說登第。一個人的性,本來是善的,有道德的,所以叫做德性。擴充、是放大的意思。陰德、是說做善事做得旁人都不曉得,那末這種功德,格外的大,報應也格外的好。若是做了善事能夠把他自己做了善事,將來有好報應的念頭,一齊都放開了。那就善心更加真,更加大。並且不想得好報應,倒反好報應更加大,更加好。倘然做了一些善事,大家都曉得某人是慈善家,那就是已經得了好名聲,功德就不大了,也就不能夠稱做陰德了。○惡因的因字,是根本的意思。是種子的意思。有了因,纔會生出果來。譬如把一粒穀,種在田裏頭,就會生出米來。這一粒穀,就是因。生出來的米,就是果。所以把孽字解釋做惡因,就是有了造孽的因,一定會生出受苦報應的果來。造孽、是不好的種,所以說是惡因。若是積功德,就要說是善因了。
【解】我們這種血肉的身體,尚且有一定的數。豈有這種義理的身,倒反不能夠感動天的道理。書經裏頭,太甲篇上說道:天降給你的孽,或者還可以避開,若是一個人自己作了孽,那就一定要受報應,不能夠舒舒服服,活在世界上了。這是說禍是自己求的。詩經裏頭有兩句詩說道:一個人應該常常自己想念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合不合天道。能夠自己常常查考查考,那就不會做不合天道的事情了,那末所做的事情,一定都是好事善事了,還有不得到好報應的麼。所以很多很大的福,自然會有了。這是說福是自己求的。這樣說起來禍福都是自己求的,要禍就自己求禍,要福就自己求福,一切全在乎自己。孔先生算你的命,不能夠得科第,不會有兒子,雖然是命裏頭註定的,但這是天替你註定的,可以改變的。你只要把你本來有的道德的天性,漸漸的把他放大起來,充滿起來。盡你的力量,多做善事,多積陰德,這就是自己所造的福。自己造了福,自然會有許多很大的好報應,旁人不能夠來奪你的。那裏有自己不能夠受這種好報應,享這種大福的道理呢?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註】易、是易經。君子、是仁義道德的人。謀、是替人打算的意思。趨、本來是快走的意思。也有到那一個地方去的意思。有常、是有一定的意思。開章、是一部書的開頭第一章。易經開頭第一章是講乾坤二卦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兩句,就是在坤卦裏頭講到的。餘、就是多。慶、就是福。
【解】易經一部書,都是講天道人道的。處處警戒人要小心謹慎,勿做壞事,把人道去配合天道。所以替君子人打算,一個人要向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開凶險的地方,凶險的事情。若是說上天給我的命是一定不能夠改變的,那末怎麼能夠跑向吉祥的那一方去呢?也怎麼能夠避開這個凶險呢?易經開頭第一章,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兩句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家,能夠專門做善事,積成了好多的功德,那就可以享長久的福,不但是本身有福,還有多餘下來的福,可以傳到子孫都享到,所以叫做餘慶。照易經上的話講起來,命是的確不能夠拘束人的。一個人所碰到的苦境界,樂境界,都是活動得很的,沒有一定的。只要看這個人的念頭行動,是善是惡罷了。念頭行動是善的,自然會碰到樂境界。念頭行動是惡的,自然要碰到苦境界了。這種話你能夠真實相信,一些沒有疑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