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方-3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何謂真假?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峯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中峯云:凡情未滌,正眼未開,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顛倒,而反怨天之報應有差乎?眾曰:善惡何致相反?中峯令試言其狀。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中峯云:未必然也。一人謂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峯云: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峯皆謂不然。

【註】儒生、是有學問的讀書人。謁字、是前去拜見的意思。中峯和尚,是元朝時代的人,在浙江、安徽、兩省交界地方的一座天目山上修行的。是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元朝封他做普應國師。國師、是全國的法師,地位是極尊重的。隆字、是興旺的意思,同盛字差不多的。無稽、是沒有憑據的意思。正眼、就是法眼,是佛學裏頭的話,吾們這些人的眼,只可以叫做肉眼,因為是肉做成的,沒有什麼大用的。法眼、是不論怎樣遠到萬萬里的地方,已經過去的萬萬年,同了沒有到來的萬萬年的事情,都可以看得到的。但是要修到了菩薩,纔能夠有法眼。毆字、就是打。廉字、是不貪錢的意思。潔字、是清白,也是不貪,不做壞事的意思。

【解】吾現在把上邊所說,應該細辨的各種善事的做法,一種一種分開來講明白它。怎麼叫做真假呢?我來告訴你們。從前有幾個讀孔教書的人,去拜見中峯和尚,問道:佛家講善惡的報應,像影子跟住那個形象一樣的,形象到那裏,這個影子也到那裏的,不會離開的。這是說做了善事,就一定有好報應,做了惡事,就一定有苦報應,決不會不報的。為什麼現在有一個某人,是善的,他的子孫反不興旺?有一個某人,是惡的,他的家裏頭,倒發達得很?那末佛所說的報應,是沒有憑據了。中峯和尚說道:平常人所有庸俗的見解,沒有洗除乾淨,法眼沒有開,那就會看錯的。認善的反算他是惡的,指惡的反算他是善的,這是常常有的事情。並且看錯了,還不恨自己顛顛倒倒,把是的算他不是,把不是的算他是,怎麼反怨天的報應錯了呢?各人說道:大家看善的,自然算他善,看惡的,自然算他惡。那裏會看得相反,把善的算惡,惡的算善呢?中峯和尚聽了這班讀書人的話,就叫他們把他們所認做善的,是怎樣的。所認做惡的,是怎樣的。把那些事情實在的樣子都說出來。有一個人說:罵人、打人,是惡;恭敬人、用禮貌待人,是善。中峯和尚道:你說的不一定是哩。又有一個人說:貪財亂要錢,是惡;不貪錢財,清白守住正道理,不走邪路,是善。中峯和尚道:你說的也還不一定是哩。那些讀書人,各人把各人平時所看到的,種種善惡的實在事情,都講出來,但是中峯和尚都說不是的。

因請問。中峯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註】利人、是使得旁人有益。根心、是從良心上發出來的。襲跡、是抄老樣的意思,就是本來沒有誠意,照例做做的意思。無為有為兩個為字,都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的,是為了什麼緣故,或是為了什麼希望的意思。無為、是沒有什麼緣故,沒有什麼希望。有為、是有了什麼緣故,有了什麼希望。

【解】那幾個讀書人,因為他們所說的善惡,中峯和尚都說他們說得不對。所以就反過來問中峯和尚,究竟怎樣是善?怎樣是惡?中峯和尚告訴他們道:做有益旁人的事情,是善;做有益自己的事情,是惡。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得旁人得到益處的,那怕罵人、打人,也都是善;做的事情,只有自己可以得到益處的,那就恭敬人,用禮貌待人,也都是惡。所以一個人的做善事,使得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自己得到利益的,就是私,私就是假了。並且從良心上發出來做的善事,是真。只不過照例做做罷了的,是假;並沒有什麼別的希望,可以得到,那末所做的善事,是真。因為有別的希望,可以得到,纔去做的善事,是假;像這樣的種種,都應該自己細細的考察考察。

何謂端曲?今人見謹愿之士,類稱為善而取之;聖人則寧取狂狷。至於謹愿之士,雖一鄉皆好,而必以為德之賊;是世人之善惡,分明與聖人相反。推此一端,種種取舍,無有不謬;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舍。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

【註】謹、是謹慎。愿、是不倔強,沒有用的意思。狂的人志氣極高,一切舉動,只向前進的。狷的人,是安分守己,不肯亂來的。謬、就是錯,也可以說是荒唐。這裏的淫字,就是說惡人。徇字、是被他利用,受他差遣的意思。心源隱微處,是說這個心,剛剛動著念頭,還沒有人看得到的地方。這裏的洗滌兩個字,並不是放在水裏頭洗,是把心裏頭的惡念頭,去乾淨它。就是查察防備,不放這惡念頭起來。媚字、是討好人的意思。憤字、是心上不平的意思。玩世、是把世界上的人,來玩弄的意思。

【解】怎樣叫做端曲呢?現在的人,看見謹慎不倔強的人,大都稱他是善人,就喜歡他了;聖人本來喜歡不偏在一邊的人,因為這種人容易教導,但是不容易得到這種人。若是得到謹慎沒有用的人,就沒有可以使他敢作敢為的希望了。所以還不如要志氣高,只向前進的人,或是安分守己,不肯亂來的人,倒可以教導他,使得他上進。那些無用不倔強的人,儘管在鄉裏頭,大家都喜歡他,但是因為他們同了這些世俗人,隨波逐浪,一些沒有志氣,不能夠希望他們上進,所以聖人一定要說這種人是傷害道德的賊。這樣看起來,是世俗人所說的善惡,明明是同聖人相反的了。世俗人說是善的,聖人反說是惡的;世俗人說是惡的,聖人反說是善的。就把這一件事情,推廣到各件事情來講,世俗人所喜歡,或是不喜歡的人,完全同了聖人不一樣的。那末世俗人的看人,還有不錯的麼。天地鬼神,對善人一定報他福,對壞人一定報他禍的。天地鬼神認他是的,聖人也認他是的。天地鬼神認他不是的,聖人也認他不是的。天地鬼神看出來是,或者不是,同了聖人一定是一樣的。但是同了世俗人,就一定是相反的。世俗人所喜歡的,天地鬼神倒不喜歡。世俗人不喜歡的,天地鬼神倒反喜歡。所以凡是要積善功,決不可以被耳所喜歡的聲、目所喜歡的色,所利用,喜歡怎樣,就怎樣做,必須要從心裏頭剛剛發動,還沒有人看得到的時候,暗暗裏自己查察,自己防備,把這個心,像洗衣服那樣的,要洗得清清淨淨,不可以放這個心轉到一些些的惡念頭上去。所以完全是救濟世人的心,是直;若是有一些討好世人的心就是曲。完全是愛人的心,是直;若是有一些對世人發出不平的心,就是曲。完全是恭敬世人的心,是直;若是有一些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這都應該細細的分辨的。

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註】造物、就是天地。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天地造的,所以天地稱做造物。副字、是稱配的意思。咎、就是錯,同過字差不多的。橫被、是橫來的,無緣無故來的意思。驟字、是忽然來的意思。

【解】怎麼叫做陰陽呢?凡是一個人所做的善事,都被旁人知道的,叫陽善;做的善事,旁人都不知道的,叫陰德。有陰德的人,旁人雖然不知道他做善事,不知道他是善人,但是天自然知道的,會報應他的。有陽善的人,大家都曉得他,都稱讚他,那是他已經享受了世界上的好名譽了。享受好名譽,雖然也是福,但是好名譽,是天地所犯忌的,不喜歡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極大名譽的人,他實在沒有極大的功德,可以稱配他所享受的名譽,常常有遭著意想不到的橫禍;一個人並沒有過失錯處,倒反寃寃枉枉,受到橫來的惡名聲的人,他的子孫,就常常會忽然大大的發達起來的。因為並沒有過失錯處的人,大家都反要說壞他,這個人能夠這樣的忍耐,不同旁人計較,他一生所積的善業,一定很多的,所以他的子孫,會忽然的大發達。這樣看起來,陰善陽善的分別,真是細微得很,不可以不細細的分辨的。

何謂是非?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於諸侯,皆受金於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不復贖人於諸侯矣。

【註】這個臣字,並不是皇帝國王的臣子,是一個大人家裏的奴隸。古時候窮苦的人,不能夠生活了,就自己把自己的身體,賣給富貴人家,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或是這一國同了那一國打仗,打贏的國,捉到打輸那一國的百姓,當做奴隸,也叫臣妾。府、是管錢財的官。子貢、是孔夫子的弟子,理財的本領很好的。惡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的,就是恨的意思。賜、是子貢的名。道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同導字一樣的,是引導的意思。適己、是自己痛快的意思。寡、就是少。

【解】怎樣叫做是非呢?從前春秋時代魯國定的一種國法,凡是自己國裏頭的百姓,被他國擄去做臣妾的,若是有人肯出金錢,向他國諸侯把這些人贖回來了,這個出金錢的人,就可以向官府那裏去領賞金的。大概從周朝末年,春秋時代一直到戰國時代,都是亂得很,有勢力的,就各自稱起王來了,或是稱公稱侯、都有的,大家都立起國來了大大小小,連了原有的各國,總共有十幾國,你攻打我,我攻打你,你吞併我,我吞併你,這種人都叫諸侯。魯國是弱小的國,常常受他國的欺壓,被他國來攻打,百姓被擄去做臣妾的很多,碰到了喜歡做善事的人,就可以代替被擄去的人,拿了金錢去贖回來的,贖了出來,這個人就可以自由了。並且那贖人的人,還可以到專門管理錢財的官那裏去,領賞錢哩。子貢是一位有錢的人,並且很熱心的,他也去替人家贖了被擄去的人。但是子貢雖然代替人贖了被擄去的人出來,子貢却不受魯國的賞金。在子貢一面講起來,不受賞金,是完全幫人家的忙,是很好意思。但是孔夫子聽到了,倒很恨子貢,說道:這件事賜做錯了。凡是聖人的一舉一動,不論什麼事情,都要做了可以把風俗改變好,可以教訓引導百姓大家做好人,這種事纔可以做得,不是單單為了自己覺得爽快稱心,就去做的。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的人多,若是受了賞錢,就要算貪財,那末不肯受貪財的名的人,同了錢不多的人,都不肯代替旁人贖人了。一定要很有錢的人,纔可以有力量去贖人了。恐怕從現在起,將來不再有向諸侯那裏去贖人的事情了。孔夫子恐怕子貢這樣辦法,礙到後來不肯再有贖人的人,所以要責備子貢。

子路拯人於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於溺矣。自俗眼觀之,子貢不受金為優,子路之受牛為劣;孔子則取由而黜賜焉。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然此就一節論之耳。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抉擇。

【註】子路、也是孔夫子的弟子,精通武藝的。拯、是救的意思。劣、是不好,同了優字是相反的。由、是子路的名。黜字、是責備是不取的意思。現行、是眼前所做的事。流弊、是後來有弊端要流傳下去的意思。抉擇是要自己決定去分別分別免得弄錯。

【解】子路看見一個人,跌在水裏頭去,把他救了起來。這個人拿一隻牛來謝子路,子路不客氣的就受了。孔夫子知道了,很喜歡的說道:從現在起,魯國的人,若是有跌到水裏頭去的,來救的人,一定一天多一天了。因為子路是有勇氣救人的災難,被救的人,是肯很厚的報答救他的人。兩邊一個肯救,一個肯謝。可以勸勸世界上的人,大家都學他們的樣。這一件事,在世俗人的眼光看起來,子貢不受金,是好的,子路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夫子倒反稱讚子路,責備子貢。照這樣看起來,聖人的見解,同了世俗人,的確是兩樣的。要曉得一個人的做善事,不講眼前做得一時的爽快,要講做了有沒有流傳下去的弊端。不是講一時的對不對,要講長久的對不對。不是只講關係我一個人,要講關係天底下大眾的。現在所做的,雖然是善,但是流傳下去,要害人的,那就雖然像善,實在還是不善,現在所做的,雖然不是善,但是流傳下去,能夠救濟人的,那就雖然像不善,實在倒是善。這不過拿一件事情來講講,還有種種,面子上是這樣實在不是這樣的事情,多得很哩。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叫義,但是有的時候,做應該做的事情,也有做錯的,做了倒反要壞事的。譬如有一個壞人,可以不必去寬放他的,有人把他寬放了,這寬放人的事不能夠不算是義,但是寬放這個壞人,倒反使得他膽子更加大了,壞事更加要做得多了。結果旁人受他的害,並且他自己也究竟犯了罪,反不如不寬放他,稍稍儆戒他一些,使得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寬放他,是非義,使得這個人不再犯罪,是義,這就叫非義之義。禮貌是人人應該有的,但是也有分寸的。譬如對待一個人,應該用六七分禮貌的,竟然有人用十二分的禮貌,那就過了分了。或者反使得那個人,自大起來,驕傲起來了。用禮貌對待人,是禮,但是過了分,反使得人驕傲起來,是非禮了,這就叫非禮之禮。信用是做人很要緊的事情,但是也要看事情的,譬如因為要顧全一些小事情的信用,倒反耽誤了大的事情,不能夠顧全信用。顧全小的信用,是信,但是有時候因為要顧全小的信用,倒反使得大的信用,不能夠顧全,就變成非信了,這就叫非信的信。慈是愛人,愛人本來是好事,但是對待小輩,或是隨便什麼人,因為過分愛了他,就碰到了應該責備他的時候,也不責備了,使得他就膽子更加大了,壞事更加做得多了大了,到底闖出大禍來了。愛人本來是慈,但是因為過分愛了,反使得人膽子更加大,闖出大禍來,那就變成不慈了,這就叫非慈之慈。像這樣種種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壞事的。所以都應該要細細的把念頭決定,把事情認識清楚的。

何謂偏正?昔呂文懿公,初辭相位,歸故里,海內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鄉人,醉而詈之,呂公不動,謂其僕曰:醉者勿與較也。閉門謝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呂公始悔之曰:使當時稍與計較,送公家責治,可以小懲而大戒;吾當時只欲存心於厚,不謂養成其惡,以至於此。此善心而行惡事者也。

【註】呂文懿公,名叫原,號叫逢源,是浙江省湖州府秀水縣人。明朝英宗皇帝正統年間的進士,翰林院編修,做過宰相,人極方正,一些不圓滑的。死後皇帝賜諡法,叫文懿,大家尊重他,所以稱他呂文懿公。故里、是舊家鄉。海內、就是國裏頭的意思。仰字、是大家佩服看重相信的意思。泰山、在山東省裏,是中國本部最高的山。北斗、就是北極星,是天上各種星所歸向的一個大星。泰山北斗,是譬喻大家尊重恭敬這個人,當他做各種山裏頭的泰山,各種星裏頭的北斗星,意思就是沒有再勝過他的。閉門、就是關門。謝字、是不睬他的意思。逾、是過了的意思。較、是計較、就是認起真來。懲字、是警戒的意思。○編修、是翰林院裏頭一種官的名目。

【解】怎麼叫做偏正呢?從前呂文懿公剛剛辭掉宰相的位子,回到自己的老家鄉來。因為呂公做官做得好,國裏頭的人,大家都佩服他,看重他。像大眾是各種平常的小山,呂公是山裏頭最高最大的泰山,大眾是平常的小星,呂公是各種星裏頭最大最亮的北斗星,大家都看重他到這種地步。獨有一個鄉下人,喝醉了酒,罵呂公。呂公並不覺得自己身分大了,拿出威勢來。他只是一些不動,並不發火,向自己的用人說道:這個人是喝醉了酒的,不要同他認真,就關了門不睬這個喝醉酒的人。過了一年,這個人犯了死罪,捉進監裏頭去了。呂公方纔懊悔說道:倘使這個喝醉酒的人,罵我的時候,稍稍同他計較計較,送到官廳裏頭去,輕輕的辦辦他。可以借了小的責罰,成了大大的儆戒,他就不敢再放肆了。吾那個時候,只想存了厚道的心,就輕放他過去了。那裏知道,倒養成了他惡的性情了。他想罵了宰相,也沒有什麼不得了,就儘管放大了膽做惡事,直到犯了死罪,把性命都送掉,這是存了善心,倒反做了惡事的一種實在的事情。

又有以惡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歲荒,窮民白晝搶粟於市;告之縣,縣不理,窮民愈肆,遂私執而困辱之,眾始定;不然,幾亂矣。故善者為正,惡者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惡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

【註】值、是碰到的意思。粟、就是米。肆、就是放肆。困辱、是捉住了出他的醜。

【解】也有存了惡心,倒反做了善事的。像有一個大富的人家,恰巧碰到了荒年,窮百姓白天在市面上搶米,這個大富的人家,把這個搶米的人送到縣官那裏去告他,縣官不肯受理這件案子,這些窮百姓,看見縣官不受理,就膽子更加大了,更加放肆橫行了。這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這個搶米的人拿住了,把他關了起來,還要出他的醜。那些搶米的人,怕這大富人家要拿人,倒反定了,不搶米了。倘然不是這樣的拿來辦一個榜樣,大家搶起米來,市面幾幾乎要亂了。所以善是正,惡是偏,自然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了善心,倒反做成了惡事的,那就存心雖然是正,結果變成了偏,只可以稱做正中的偏,不可以說正中的正了。不過也有存了惡心倒反做成了善事的,那存心雖然是偏,結果倒反變成了正,那就可以說是偏中的正,不說是偏中的偏了。這種道理,大家不可以不知道的。

何謂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

【註】滅身、就是殺身的大禍。貫字、是穿的意思。盈字、是滿的意思。罪貫盈、是說罪孽像錢穿滿了一串的樣子。因為一串錢,是很多的,罪孽也像那樣的多,是多極了。貯字、是收藏的意思。懈字、是懶惰不勤的意思。

【解】怎麼叫做半滿呢?易經上說:一個人不積善,不會成好名譽的。不積惡,不會有殺身大禍的。書經上說: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錢那樣的滿。因為一國的王,是代表全國的。紂王是商朝的王,可以代表商朝的,所以紂王惡貫滿盈,就可以說商朝惡貫滿盈。所說的積善積惡,像收藏東西在一個傢伙裏頭,很勤的天天收藏起來,一天多積一天,積積就滿了。若是懶惰些,不去收藏存積起來,那就不會滿了,這是講半善滿善的一種說法。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捨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鍾離授丹於呂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呂問曰:終變否?曰:五百年後,當復本質。呂曰: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曰: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滿矣。此又一說也。

【註】主席、就是前面有過的主僧一樣的。攜、就是拿。徒、是弟子。數千金、就是幾千兩銀子。鍾離、名叫權,是漢朝時代的人,後來成仙的。呂祖的名字,是一個巖字,號洞賓,唐朝時代的人,發過科甲的,做過兩次縣官。有一次碰到一位仙人,就是鍾離。鍾離把道教裏頭所煉的丹給呂祖,並且教呂祖修仙的方法。呂祖就跟了鍾離到陝西省西安府長安縣的終南山裏頭去修,後來得道的。本質、是本來的質地。○道教裏頭,有一種煉丹的方法。煉成功了,有種種的用處。不是幾句話說得明白的,不過曉得有這麼一件事就是了。

【解】從前有某姓人家的一個女子,到一處佛寺裏去,要施送錢給寺裏頭,可惜沒有多錢,身上只有二文錢,就拿來施給和尚。那裏曉得這個寺裏的主席和尚,竟然親自替他在佛面前回向求懺悔。到後來,這個女子進了皇帝的宮裏頭去,又富又貴了,帶了幾千兩銀子到寺裏來施助。那裏知道這位主僧,只不過叫他的徒弟,替那女子回向罷了。那女子不懂這個和尚,為什麼前後顛倒到這種樣子?所以問主僧道:吾從前不過施二文錢,師父就親自替我懺悔。現在我施了幾千兩銀子,師父倒不替我回向,這是什麼意思呢?主僧回答道:從前施二文錢,雖然施的錢很薄,但是你施錢的心,很真切的,所以不是我老和尚親自替你懺悔,不夠報你真切的功德。現在錢雖然多,但是施錢的心,不像從前的真切。叫人代你懺悔,也就夠了,不必要我親自求了。這就是幾千兩銀子,倒反算一半的善。二文錢,倒反算完滿的善。全在這個心真不真的分別了。又鍾離把他煉丹的方法,傳給呂祖,用那種丹點在鐵上,就能夠變成黃金,可以拿來救濟世界上的苦人。呂祖問道:變了金,到底會不會仍舊變成鐵的。鍾離道:五百年後,仍舊要變回本來的鐵質的。呂祖道:五百年後仍舊要變成鐵的,那不是就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拿了黃金變成鐵了麼,我不願意做這種害人的事情。鍾離叫呂祖點鐵變成黃金,實在是試試呂祖的心。現在聽到呂祖不肯貪眼前的便宜,害後來的人,這種存心,是很好的,功德很大的。所以向呂祖說道:修仙要積滿三千件有功德的事情,你這一句話,三千件有功德的事情,已經可以說是做圓滿了。這是半善滿善的又一種說法。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 積善之方-3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