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一)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第二、建立親近之次第形貌。分三:

  一、說依止上師之理。二、決定依止法之時分。三、說與器如何相應之所作。

  初、依止上師之理。又三:一、指示依止之總相。二、即此所緣之鼓號。三、依止之略義。

  初、指示依止之總相。分二:一、正義所作。二、附帶時機。

  初、正義所作。又二:一、依止上師之略教。二、廣說。

  初、略教。分三:一、於上師應作恭敬之意樂。二、實行恭敬之法。三、恭敬之境及基礎考察習練。

  今初,於上師應作恭敬之意樂者。  如本頌云:

住十方世界 彼一切如來 於得灌頂師 三時咸敬禮

  此中灌頂差別者,有於灌頂成熟中,能作因相之灌頂,及能作解脫道之灌頂,及解脫果之灌頂分三。今此所攝者,是能作成熟取得灌頂之阿闍黎師,學子於此依止應作虔誠恭敬也。此復最勝上者,是於清淨密部之中,乃至如其所說,如其授與灌頂之類也。若於此中得受金剛阿闍黎位,依於金剛菩提作增上慢教授教誡之增上慢等,乃至若世間性,或超世間行之教導者等,總皆屬於金剛阿闍黎上師之類也。於如是等所說之師,現住十方如性,如如而來之諸佛如來,亦且心靈加入彼諸一切如來先時闍黎諸師,於日初分、及日中分、及日後分等,三時之中虔敬作禮。諸佛若是,而況別餘之學子乎!如是頌詞,為令學子於諸上師之前,必要能作恭敬之指示也。

  《大雄攝一切秘密大教王經》云:「舍利子,總指示者,盡其所有現住十方世界之大覺者,并諸菩薩,亦皆永久奉行一切三時相續,於彼一切如來阿闍黎師之前,以諸供品正真供獻,乃至前住於彼諸佛之剎,以彼剎中金剛語言文字,悉發音聲云:「一切諸佛如來是我之父也,一切諸佛如來是我之母也,一切諸佛如來是我之師也。」如是所謂聖教之略義也,依《幻化網次第第十》亦如此說。而且菩薩月稱、新達巴、子洛巴、無垢音,諸善巧成就者,亦皆悉作如是等言解,建立彼之各所造論,與此《五十頌》著者意味相同,然有顯明教義與如理隨行之異也。總觀如是等義,諸學子等,應於師前親近尊重,發起大大恭敬之勝因,合共隨行,是最需要也。

  復次,《大雄時輪廣解》中,最勝灌頂句、分別了不了義之二說,與如來義相別說之所作,彼二宗部是一,而類有不同者。前說謂依學子最初於誰請求灌頂之阿闍黎前,作大恭敬之因相,合同隨行,為相需要,與如來義相別說所講因相似不相同。然總依據密部金剛詞句各各所說,又復異點甚多,而察之又皆各不相違也。復次或有性相完全之上師,而於諸佛如來未作恭敬供讚者,非是不明意義,由是從於勝義親近故。故有頌云:「具足功德於諸弟子輪迴伏,自身梵淨寄此世間普導助,如是上師才能非餘上師比,無量諸佛彼德悉能長時供,十方諸佛佛子彼復常禮足。」又諸經集選云:「阿難,彼菩薩乘最極趣入者,樂欲前之功德善根,且歡喜能行,彼於大乘引導,他無能及者。阿難,彼菩薩之乘者,亦由如來心所授與。」如是等云,彼大寶藏經之導示所明,亦并相同也。

  第二、實修恭敬之法。分二:

  一、親近尊重所作法式完全指示。二、示明此中所緣之差別。

  釋初。  如本頌云:

應三時信誠 合掌以曼茶 花等供事師 接足頭頂禮

  如是云云,謂於晨夕等三時,向自金剛乘道導引上師之足下,以頭接足作禮之門者,是親近尊重法規之所應作也。此中儀式,若凡日夕等時作禮,或觀想之行者,以曼茶或花一束呈獻,或別餘所有供品供獻,獻已,然後合掌作禮。如頌云:「金科妙花合掌獻,頭頂恭敬接足禮,親近尊重導引師,如是出生一切善。」復更具足殊勝信心,與最大信心,連係增進應當作也。

  釋二,示明此中所緣之差別者。

  若其學子已具殊勝出離之時,而金剛上師尚屬在家,或學子已得具足戒時,而阿闍黎僅具出家,或復教授雖同具具足戒,而戒臘新少。如是等類,悉依前說尊重親近之所作,或作觀想也。  如本頌云:

師居家戒晚 避世諸疑謗 設經像於前 心禮執金剛

  如是云云,若其自居出家,師居在家等者,於頂呈接足諸類連作之時,以正法經卷合量身像安設於前,然後以身作禮是也。此又屬於現身所作禮拜等,於世間有指責而作滅除之故,故如是作,若其無者,則不須此也。以得灌頂誓者,於彼出家之沙彌等誓言學處之根本(無表色),應作取持之故也。若是白衣等之師,於彼現身不能作禮之時,對彼上師之親近承事所作,攝於出家律儀之諸不應作者,或以觀想作之。  如本頌云:

若坐當起迎 敬承事所作 於師凡所為 除禮拜非能

  如是云者,謂五體投地之禮拜,及法所不許之業務,如下部洗浴等,應除之。若此之外,別餘一切親近承事之事,弟子皆應作之。此復云何作耶?若自坐時,上師來前自應起迎,及師需要應當實作之事,或親作、或託伴、或供價委人等應作也。此中若攝上類殊勝安樂等事,雖對白衣及沙彌等師,亦應作之,如推坐等恭敬承事是。若於禮拜及下部等恭敬承事等,則不應作也。不頂禮之說者,若是說法之類,或餘別種大部法事之分別傳係等,而於現前應作敬禮,依教所說,作世尊之相續想可也。復次,無垢光之宗部,於此二說之所作分別者,謂攝上類殊勝安樂之事業需要,及拜等下部恭敬承事之一切所作,若是童幼之比丘於一切上師悉應作也。彼從於聲聞部中之大乘部器出家在家住者,間或於禮拜能作之說也,能作禮拜住之教示,及由自學處年長之決定者,與律藏所說相違,非實大乘之教訓也。如是能作拜等論調之根源者,出於白衣菩薩之談說,牽合極多之問辯決擇,然納以正理明因之辯,總凡比丘之於在家金剛阿闍黎師,若於拜等不需之時,雖片刻亦不許。雖然有於彼彼自能作者,以有害傷聖教之根本律儀遮止之惡作,應具大力阻止彼非理所作之教也。此是於彼境上遮止決擇未明故,乃於彼相似之境悞為有能作之需要也。持密之比丘,於白衣金剛上師應不應拜等,依無垢光派之說與聖教比論,自然按律應作大大之恭敬。是故於彼依止長時依止者應思之。於此道理以金剛上師為重之又一說者,謂於白衣或新進之金剛上師之上,有深秘之別意,於彼不作金剛上師,作諸佛如來之禮者,是與上說相違,是不明白之說也。若有於彼遮止之惡作,及於上所說不能明顯所緣,及於金剛上師無加行等者,皆屬顛倒成就之類也。

  第三、恭敬之境根本考察之習練。分二:

  一、互相考察須要之原因。二、考察應作棄取之理。  初

  如是此下所作恭敬上師之境,及能作恭敬之弟子,俾其師弟二者膠固和結,故須考察,或應作考察竟之想。  如本頌云:

師及弟子等 先應同行處 彼此互觀察 否皆越法罪

  如是云云者,此大雄金剛乘師殊恩調泥,及採取泥質之性,二者之所應作也。金剛乘殊恩之母,即最初調泥者,應觀察彼所取泥質,是否於造作相應。彼取泥土之弟子,復應觀此調泥之陶師,調泥法則之性相具不具等之門,乃至正當適宜與否之考察必須者。若不觀察恰恰相應,并後結合之所作等,設於彼非密器之人教授勝法,則此師之戒體壞失,不得成就,而彼弟子須受得戒而不能守護,仍還成就敗失。是故此中作論若缺觀察,必致互失三昧耶戒,成就越法之罪,是為必當互作觀審之原理也。若觀察之時,而有器等不全之發見者,當如何作,密攝中未說。然依金剛鬘承傳之說者,有頌云:「若凡獅子乳,土器不可盛,大瑜伽承繼,非器不得施。」如是云者,若不觀察恰恰相應,草草結合,灌頂無益,而反取罪。故於所緣時限不防久大,其中(往昔)有作十二年觀察之經歷者,以於器不能迅作了知,故須甚長時限之察考也云。

  次、觀察棄取所作之法。分二:

  一、應棄捨相之類。二、應依止德相之類。

  而欲悉此上師適不適合需要之觀察者,若具此下所說之相,是不適合之類也。

  其初。   如本頌云:

弟子以慧擇 忿恚不具悲 貪傲無防護 諂曲等非有

  如是云者,其初具慧學子,以般若現前之智,觀擇上師之非所應者。云何是上師之非所應者,謂缺悲心乃至有諂曲等之過失也。彼悲心缺失者,於諸衆生所有之苦,及彼苦因乏解脫之欲樂,是與殊勝乘之善知識不相適合之相。忿恚者,多是最極瞋恨之相,於他被調伏者之身口能作損害,憎愛之執持力最甚也。貪者,於一切衆物執持最極堅牢也。傲者,我慢特具增上,不入根本學處(戒定慧)易趣三門險怒之流也。諂取誇張等者,若自須小功德,而對他作種種滿足狀也。別部金剛乘善巧修行次第於此之分別,又二頌云:「若凡忿怒具奸滑,語言崎嶇善辱人,頌自功德如儀軌,如是上師勿親近。」

  其二、應依止之上師所具德相之類者。  如本頌云:

住調伏具慧 忍直不掉誑 悉傳咒加行 悲心善論議

全知十真如 善巧曼茶業 解秘密加行 諸根皆調靜

  如是云云,住者,屬於身德。調伏者,屬於語德。具慧者,不虛滑等,屬於意德,參考《幻化網》之解,謂屬於彼阿闍黎之喜樂心也,以具足智慧得般若解脫故。忍者,於諸患害困厄能作克制,及甚深法忍具足也。直者,正直心住,於諸有情意不偏向也。不掉者,於諸名利貪行自在發生,或欲貪愚昧等惑隨一相應屬類,如雨之過失方便而未現行能作者也。無誑者,無功德而作有功德之顯示等無也。悉傳咒加行者,如《幻化網》之解釋,謂傳講咒義之利益功能,及加行之障難排除迴返一切,能為勇敢之說明等。金剛空行之次第分別者,謂了知密咒及承傳并加行也,札叭巴雜咒義之足等八種也。承傳者,明其中之功德利益等類也。加行者,作法也。了知者,方便善巧之謂也。所謂於咒及種種隨行之所作息災等,乃至成就智能解說也。悲心者,於諸有情之苦,及脫離彼苦,能作廣大銳利之欲行也。善論議者,依《金剛幕》說,謂於諸明了辨,至處之方便善巧。此中所云者,謂內明部之三(乘)器等智是也。十真如者,依無上瑜伽承傳部之《金剛心莊嚴品》後頌云:「面外面內二種儀,秘密般若二灌頂,口命分別加行儀,金剛施食念誦等,威猛怖畏成就法,請入曼茶諸成就,秘密如性十種是。(以上屬內)曼茶三昧諸手印,立姿坐勢(四種)諷頌等,燔薪供食加行類,吉祥圓滿完結行,外真如性復十種。」此所謂秘密部、內真如性十,及外真如性十之教也。此面內外之二者,如十忿怒之修行面外面內等,及諸造畫形像安立之屬等,及所作之正返等是也。秘密及般若智慧之二灌頂者,謂於明母道理之講明,及於秘密灌頂與寶瓶灌頂獲得之允許,及於此寶瓶灌頂相,三種或四種各各所攝等類是也。  以上屬於說十真如性灌頂業之四種也

  口命加行之分別者,謂於仇怨等之拒止摧滅、使命守護等,於現在實行能作也。金剛施食者,如於護方神等十五尊之施供類等是也。金剛念誦者,意與咒和修之金剛念咒誦法又是也。別餘諸咒增加念誦之儀,更復多種,出於十如性廣說之所說也。威猛成就者,得正灌頂,且於誓言及戒律等成就之方便具足,乃至經十八月等出生成就,若不得成就者,於天等作猛烈之加行,以剛橛等供養之類是也。奉請入住曼茶拿等者,謂於一切完全設備之曼茶拿作成就法,從現前發起曼茶修行,及於此中作施等供讚,乃至進入求取灌頂,而且隨即授受等是也。此內十種之略釋也,廣者如十如性之廣解所出也,應知。復次外曼茶之十如性云何?曼茶者,具色不色之曼茶拿是也。三昧者,謂如聖身瑜伽最初加行等是也。手印者,廣大樂之手印等是也。立姿、坐勢、作業加行,與完結等四種,如次作釋,所謂右踡左伸等,金剛跏趺等,護持迎請等,來臨供讚等,乃至為先逝有情攝請入於師等淨土,善知識幻化網,懇求呈白,一切根本業之加行,息增懷伏業之加行種種是也。如是七種別於之諷頌等,末後三種易知不贅。復次,若是依承傳部之下三部密之金剛師決擇者,以後次之十相。若依無上部之金剛上師決擇者,以前次之十相為是,應當知之。  以上正解十真如竟

  善巧曼茶業者,謂於繪畫造作曼茶拿之輪圍楷模等,乃至圓線方度等之著筆,及顏色之運施,種種所作之方便善巧是也。解秘密加行者,謂於手印等,及所作藝術之次第善巧之成就也。又秘密道善巧之闍黎師分別者,所謂如所出生諸樂之類,分別善巧及於他之密乘道分別善巧,於大乘道恆常歡喜,如大乘道所說而行,於密乘道具足十分純潔之信仰,及殊勝之恆心,是所謂優善純振堅固之師是也。根調寂者,時存念知,於根門之顛倒、蓋纏、計較、渴熱,諸境之動搖等,能作斷除是也。復次,如是等義之略攝者,謂具大悲心,於大乘之信心堅固決不轉變,於共乘及不共之論議善知,於調伏所作次第引導最極善巧,三門之罪行纏犯,以根本律儀部五法等具足消除之智慧完全,凡諸學者亦皆應如是修學也。  正解師德之相竟

  別者,依《幻化網》之所出者。頌云:「住調伏具慧,有忍不掉動,悉傳咒加行,繪畫曼茶業,全知十真如,有情無畏施,常愛樂大乘,上師教如是。」是謂略說。而《金剛幕第八品》中頌云:「金剛上師具性相,即此就(煩便)近指示密,若修行人成就者,剛毅甚深法具能,於諸明處悉善巧,燔際曼茶解密行,聖住供施彼岸竟,十如性相完全知,於聲聞行能守護,悉密乘道知次第,色相具足見者悅,繪造曼茶諷誦精,根本墮處能降伏,秘密傳繼善加行,增益世間諸安樂,如是堪作勝上師,任何不可作輕毀。」如是等所謂廣說者也,其中與上文差別者,所謂金剛阿闍黎之根本墮處等不具需要,此等戒條出生之說非不相應。然已於前說三門罪行纏犯伏滅之主要文中攝竟。於聲聞行,能作守護者,復依承傳部金剛鬘說,謂闍黎師之性相具足者,又以比丘之金剛執最為殊勝。其次則沙彌之金剛執,唯具出家或未具出家,而具足密戒之在家金剛執師等最後也。更依《聖時輪灌頂品疏》解,頌云:「全知十真如,三業比丘勝,沙彌屬中品,白衣最為後。」如是云云,謂於諸種戒乘學處如理完全學持之密、戒具足之比丘者,於密乘道修行,特具殊勝之聖教也。否則於秘密道超勝完全之建立,不能具足發生,以聖教正法德相,未得完全圓滿,若凡應作之正義雄猛大力,未得無畏故。頌云:「辯說自在無過具功德(語業),種種細行不墮於罪類,德相殊勝(身業)尋伺善調寂(意業),於諸弟子指授堪能成。」以此觀之,德相未得完全圓滿,強勝之功用未備者,勿得依止也。

  夫金剛阿闍黎者,是成就悉地之根本,於衆多密部,乃至衆多法相之教典,所出一切法義是所應知。且於依止弟子之諸欲,具足善巧教示之功德,而且勤奮,於彼師類所許(條件),亦與此說同樣。其不及者,能於殷勤尋求。其有得者,能於堅固受持,已得未得之因類,日益積聚,及正願勤行。如是等等,是為擇師之總要,此之性相最所應知,是為諸學子極大重要之方針也。復次,弟子能依止之相云何,依《幻化網次第分別第一》云:「善法修為具歡喜,常恆於師作恭敬,寶等相續勤供養,此諸功德弟子具。」如是等所說也應知。復於應斷者云何耶?悲心不具,忿恚具。若是此等之罪咎具有,即是與彼所說之功德等相違。若是此等之功德具有,即是與彼所說之罪咎等相違,反復之理,準此應思為弟子者,此應斷應修之所作,務必勤劬能作也。勉之!

 

事師五十頌注疏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一)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