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二多食苦三.辛一標章.辛二舉經.辛三釋義。 今初
已說根欲苦對治.次說多食苦對治。
△辛二舉經。
經曰.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辛三釋義二.壬一示障法.壬二明對治。 今初
論曰.多食者三昧障故。食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身食.二者心心數法食。
二多食苦。示障中身食者.謂一切有形之食.能資身力故。能資所資.俱是色法。心心數法食者.心即心王.數即意思等.即前四種.心供養也。以心數法食.能資心王故。能資所資.皆是心法。
△壬二明對治二.癸一明二種三昧.癸二示六種功德。 今初
若多段食.難止息故.去禪定遠故。是心心數法食者.欲界相違法中.方便對治故。復有第一義心.三昧中盡故.成就無食三昧故。
次對治中.初科為二.初明身食。言段食者.亦名摶食。謂有形段.可摶墮故。難止息者.身既不調.心則昏亂.禪定難成.故云去遠也。此下合云.成就少食三昧故。傳文訛脫.義必具之.對下可見。是下次明心食。心數是欲界亂業.三昧是定業.故曰相違.即下用平等觀對治也。第一義心.即下平等法身。體性寂滅.出過諸法.名第一義。得此三昧.心心數盡.故云無食。
△癸二示六種功德三.子一通列.子二別配.子三牒釋。 今初
如是二種三昧.有六種功德成就。何等為六。一者受用對治功德成就。二者平等觀功德成就。三者究竟對治功德成就。四者顯示平等觀功德相似成就。五者不虛受功德成就。六者知時功德成就。
次科通列可解。
△子二別配。
此六種功德.顯示成就二種三昧。第一第五第六功德成就.顯示少食三昧故。餘者三種功德成就.顯示無食三昧故。
次別配中.身心二食.一一各具三種功德。每一三中.各成一種三昧.則有二也。
△子三牒釋六。(如文)
受用對治功德成就者.如經.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故。平等觀功德成就者.如經.於好於惡.勿生增減故。究竟對治功德成就者.如經.趣得支身.以除饑渴故。此示平等法身.攝平等觀.究竟無饑渴故。顯示平等觀功德相似成就者.如經.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故。是中不損者.示現非壞法觀故。不虛受功德成就者.如經.受人供養.趣自除惱故。知時功德成就者.如經.無得多求.壞其善心故。多求者.示現心心數法多.三昧功德不現前故。籌量牛力等.示知時相似法故。示現知時有二種.一者方便時計校故.二者成就時相應故。示多食過故。
牒釋.初受用中.律中具有四藥.食味為時藥.諸漿為非時藥.酥蜜等為七日藥.草木金石不任為食者.為盡形藥。前之三藥.通歸飲食。謂受上三藥.當如有病.服盡形耳。然盡形中.亦有甘肥美味.今取苦澀辛辣.不已而服。此心相應.即為受用對治功德也。(舊記至此.廣辨四藥.不知宗故。)二平等觀者.以食有美惡.心容增減。增謂食嗜.減即嫌惡。誡令等觀.即堪受施。若準律鈔.食有三種。於上食起貪.是地獄因。下食起瞋.是餓鬼因。中食起癡.是畜生因。翻此三毒.成三善根。今云增減.未必起毒.但是於好惡境.生分別念.即非平等也。三究竟對治者.前明對境起觀.此明觀成理顯.故云究竟.此示平等法身。攝平等觀者.謂色身有饑渴.故令趣爾.以食支持。反顯法身.本無饑渴.既無饑渴.則知平等。由體平等.是以前令修平等觀.因理立觀.由觀趣理.故云攝也。四顯示相似中.蜂喻比丘.採華喻受食。但取味者.喻上支身。不損色香.喻心無增減。故下釋云.非壞法觀是也。(南山戒疏釋略教偈.不壞色香云.喻不多求.壞俗士信。與此不同.不煩和會。)已上三種.第二明正觀.三示觀成.四舉喻顯此。明由平等觀.而成無食三昧也。五不虛受中.取除惱者.惱謂飢渴.為療形苦.以成道業.故非虛矣。如明了論.受用飲食.當離四過。一喜樂過.貪味求安。二食醉過.身心力強。三求顏色過.樂於光悅。四莊嚴身過.樂得肥充。六知時中.初法說。心心數法多者.謂多求也。三昧不現前者.謂壞善心也。次喻顯中.智者用牛.不令過分。行者受食.不可求多。用牛過分.則損力。受食多求.損三昧。(舊記.以牛力喻檀越.非也。)示現下.釋知時相。作意對治.為方便時.故云計校。三昧現前.為成就時.故云相應也。增一阿含.佛說偈云.多食致病苦.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秤無高下。此之三種.第一示離過.五顯所為.六明節量。此明由對治法.而成少食三昧也。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