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二釋對治二.丑一釋經總意.丑二別示三昧障法。 今初
應知自他生過故.勤遮故。如經.是故汝等當好制心故。
次科釋總意中.自他生過.自即是心.他謂五根。
△丑二別示三昧障法二.寅一標列.寅二隨釋。 今初
何故勤遮.示現此心.三昧障法故。何者是三昧相。云何障法相。三昧相者有三種。一者無二念三昧相。二者調柔不動三昧相。三者起多功德三昧相。故障法相者.亦有三種。一者心性差別障。二者輕動不調障。三者失諸功德障。
別示中.標列。三昧在前.綴上文故。三障在後.接後文故。據經則先障法.後三昧.治法合爾故。
△寅二隨釋二.卯一三種障法.卯二三種三昧。 初中三.辰一心性差別障.辰二輕動不調障.辰三失諸功德障。 初中二.巳一通示.巳二別釋。 今初
心性差別障者.如經.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故。
隨釋三種障。心性差別障中.通示可解。
△巳二別釋二.午一釋法.午二釋喻。 今初
是中差別者.貪等四種差別故。修無二念三昧者.於此差別處.可畏應知。
次科釋法中.貪等四者.且約單具.故分四種。二合有三.則為七毒。然此且據毒本為言.若論所起.一一毒中無量差別。云應知者.誡令明識也。
△午二釋喻。
四種譬喻.相似法故。復示不相似.大可畏故。
釋喻中.此之四物.世間可畏。隨舉一物.可喻四心。或可約義.別對諸毒。毒蛇喻貪.惡獸喻瞋.怨賊喻癡.大火喻等分。不相似者.此四極惡.止喻少分.故云未足也。
△辰二輕動不調障三.巳一總舉.巳二別釋.巳三雙示治法。 今初
輕動不調障者。如經.動轉輕躁.如是等故。
第二障中.初文轉動.謂隨緣不攝.對經動轉輕躁.及下猿猴得樹等三句.共四句也。不調謂狠戾自居.對經但觀於蜜下三句也。
△巳二別釋二.午一釋輕動障.午二釋不調障。 今初
於中動轉者.示現諸根中.轉識動故.復速疾故。猿猴相似法故。
別釋輕動中.識依根起.隨境轉變.故云轉識。此釋動轉。復速疾者.即釋輕躁。猿猴輕逸.可以喻焉。經中踔字.丑教反.有音為眺.於義亦通。
△午二釋不調障。
但觀於蜜者.示現有曀.不見未來故。深坑者.障礙義故。是障礙有二種.一者生處障礙.二者修一切行時.困苦不能成就障礙。狂象相似法故。
次不調中.但觀蜜者.觀謂欲心.蜜即欲境。欲障淨心.如目有曀。曀字合作翳.不見未來。即下二礙。深坑截路.可喻障礙。生處礙者.欲障善報故。修行困苦礙者.欲障善因故。在法則欲情無制.不見惡報惡因.由之墜陷。在喻則如狂象無鉤.不顧前坑.故致墮落。法喻難曉.不免曲釋。
△巳三雙示治法。
急挫者.示現抑入無動處故。無令放逸者.顯示攝入調伏聚故。
示治法中.初釋急挫.抑入無動處。即下不動三昧.治上輕動障。次釋無放逸.攝入調伏聚者.即下調柔三昧.對上不調障。挫則臥反.摧也抑遏也。
△辰三失諸功德障。
失諸功德障者.如經.縱此心者.喪人善事故。
三中喪善事者.即失禪定智慧.三乘因果功德。
△卯二三種三昧。
無二念三昧相者.如經.制之一處故。起多功德三昧相者.如經.無事不辦故。調柔不動三昧相者.如經.當勤精進.折伏汝心故。
次三種三昧.配上可見。後三昧中.折伏二字.折對調柔.伏對不動。然前列三種三昧.次第相由.此對經文.故少不次。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