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什三藏 翻經 真諦三藏 譯論 馬鳴菩薩 造論 沙門元照 述記
《遺教經論住法記》為元照律師釋《遺教經論》,分科釋解經論。經文末言: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記文末書:按南山感通傳,迦葉結集,阿難昇座,先誦此經......聞皆悲泣......
遺教經論住法記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二)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子二別釋能護二丑一戒念對治之益丑二智護對治 初中二寅一有戒念之益寅二無戒念之失 初中三卯一總示卯二別釋卯三通結  今初

戒念護根利益相似法故如經勿令放逸乃至犯人苗稼故

次釋能護戒念益中初文戒念二種即能護根即所護前後凡言相似法者即是譬喻指物為比故云相似

卯二別釋

身戒清淨故種種色不放逸牧牛相似法故正念成就故種種心不行執杖相似法故

次科二節初明戒護戒通三業身是總相故云身戒種種色即五根也牧牛者牧即訓養牧人喻戒牛喻五根次明念護種種心即五識也執杖即喻正念

卯三通結

以戒念成就故三昧方便及正受功德無減無失故不犯苗稼相似法故

三中三昧方便即觀慧正受即禪定此二功德由戒念生戒念既成故無減失無減謂不減少無失謂不全失苗稼即喻定慧功德(有云牧人喻比丘執杖喻戒又云苗稼似喻五欲並非

寅二無戒念之失三卯一明氣分滋廣卯二釋無治難治卯三釋過重  今初

復示無戒念失上上損心故氣分成就難對治故如經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故

次明失中初科無戒念者釋經縱五根也失上上損心故釋無涯也因縱五根隨緣造業惡徧法界如海無際故氣分成者釋不可制也謂習惡成性非治能加故

卯二釋無治難治

次說無對治難對治惡馬相似法故如經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故

次科無對治謂無戒念如馬無轡難對治謂惡習力強如馬牽人坑陷即喻惡道陷即坑穽或作塪苦感反義同

卯三釋過重

復示過重相似不相似又因果深苦無量世故示現先際中慎故如經如被賊害(註一)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故

三中初釋上四句相似謂如被劫害不相似謂一世累世又下釋下二句初釋害重示現下次釋勸慎先際謂未對境前常須防慎故(慎字有本作順非也上之三段初明現惡增廣次明來報墜墮後明受報無窮共顯上文失上上義也

丑二智護對治二寅一總示寅二隨釋  今初

向說戒念護今說智護故

次智護中戒捉念縛智護即慧殺三昧即慧也

寅二隨釋二卯一治重障卯二治輕障  今初

智者三昧觀故彼是三昧重障故如經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故護彼如害命者相似法故如經持之如賊不令縱逸故

治重障中三昧觀者釋經制而不隨文中兩言彼者並指五根隨緣馳散故是三昧障能害慧命故護如賊持即是護謂防護也

卯二治輕障

重者既如是輕者云何制是中輕者謂細相習障故於此處有時則有無時則無故不作意起故如經假令縱之故勢無自立故如經皆亦不久故性是無對不相見故如經見其磨滅故是中云何立見示現依見時說故彼無見故滅見故

次治輕中初躡前徵起是下正釋細相習障此謂久修對治或時遺忘瞥然妄起此處即五根處時有時無不常有故不作意起非心思故勢無自立治力勝故性無對者非根塵故不相見者起時未見見時已滅故是中下釋疑疑云既不相見那云見其滅耶示下釋通謂知覺之時說名為見其實性非對礙故云彼無見既無所見能見不立故云滅見

壬二欲放逸苦三癸一標示癸二舉經癸三釋義  今初

次說欲放逸苦對治

癸二舉經

經曰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癸三釋義二子一釋欲本子二釋對治  今初

論曰是中欲苦者心性差別故亦是苦因苦果故示現種種色苦依彼而有故如經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故

次明欲放逸釋中初科心性差別如下四種苦因苦果義同前文故云亦也種種色即是五根依彼有者根從心起心總諸根故是主也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二)

 

註一、《遺教經》文為「如被劫賊、苦止一世」,《遺教經論》為「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住法記》為「如被賊害,苦止一世」。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二)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