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舊法
用兩指縮放圖表,或將手機打橫查看
第一節 入寺法
用兩指縮放圖表,或將手機打橫查看
第一項 清信士法
用兩指縮放圖表,或將手機打橫查看
第一支 示正法
▲事鈔云『今依祇洹舊法出。中國士民,凡至寺門外整服一拜,入門復禮一拜。安詳直進,不左右顧眄。 先至佛所,禮三拜竟,圍繞三匝,唄讚三契。(若未見佛供養,設見眾僧不先與語。) 禮佛已。方至僧房戶外,禮一拜。然後入見上座,次第至下,各禮一拜。 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僧中亦不可識事似俗闕,檢意則殊今以俗情檢道,意誠非易若以見僧之過,則不信心生,生便障道,終無出期)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入寺者,棄捨刀仗雜物,然後乃入。 順佛而行,不得逆行。設緣礙左繞,恆想佛在我右。入出之時,悉轉面向佛。』 資持釋云『初禮敬捨惡等法有五,初入寺門二拜總禮三寶。 先下次禮佛。 禮佛下三禮僧。戶外總禮如今眾堂之處。 若下四誡守慎,初敘誡。註中俗闕者謂同俗流,闕於道行。背僧即不信心生,取異謂求見僧過。經下引證。 順佛下五示行法。順佛行即右繞,西入東出,佛在我右,偏袒右肩示有執作之務。逆行即左繞,反上可知。緣礙左繞者示權開也。入出向佛者假事表心,歸依不背也。』
△事鈔續云『禮拜佛法僧者,常念體唯是一。何者。覺法滿足,自覺覺他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者名僧。則一體無別矣。(始學時名僧,終滿足名佛。僧時未免諸過,佛時一切惡盡一切善滿也今我未出家學道,名俗人,迴俗即是道器。如此深思,我亦有道分,云何輕侮。宜志心歸依,自作出家因緣者。是名圍繞念佛法僧之大意矣。) 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誤傷殺。不唾僧地。 當歌唄讚歎。若見草土,自手除之。』 資持釋云『二想念慎護等法有三,初念三寶。佛僧能覺,因果雖分,所覺道同,故云一體。道即諸佛果源,眾生心本。極證名佛,始學名僧僧現學法,終至佛果。若此待僧,豈容輕侮註中初教念僧,則三寶備矣。今下次令念己,與僧不殊。尚當尊己,豈敢慢人 低下次離諸過。初二句捨憍慢,次二句止殺害,後一句離觸穢。 當下三修淨福。』
△事鈔續云『若有因緣寺中宿者,不得臥僧牀席,當以己物藉之。亦勿臥沙門被中。(應自設供,供養於僧。豈損他供,自害善器。) 并調戲言笑,說非法事。 沙門未眠,不得先寢。為除憍慢故。 又勿坐僧牀席,輕侮僧故。俗中貴士之座,猶不許賤人升之。況出世高僧,輒便相擬是以經中,共僧同牀半身枯也如是因緣,如別廣說。 若至明晨,先沙門起。(修恭敬之行)』 資持釋云『三有緣暫宿等法有五,初護毀損。註云他供即臥具等皆他所施故。善器即自身堪受道故。 並下除調戲。 沙門下不先臥。 又下敬僧坐處。舉況引證,尋文可了。經中即寶印手經。又文殊問經云,死坐鐵牀上。 若下不後起。』(已上皆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第二支 斥非法
▲事鈔云『凡入寺之行,與俗人作入道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之因。供養僧者,為出離之軼也。』 資持釋云『初示入寺本意。入道緣者善根由發故。淨土因者心清淨故。出離軼者期解脫故。軼即是轍,車所從之道也。』
△事鈔續云『今末法中,善根淺薄,不感聖人示導,僅知有寺而已。不體法意。都無敬重佛法超生因緣,供養福田,而來入寺也。(如此者多,非謂全無敬信者。) 多有人情來往,非法聚會。又在寺止宿,坐臥牀褥,隨意食噉。乞索取借,如俗去還,逐意則喜,違心必瞋。繫綴胸抱,望當圖剝,猶牛羊之牴突,恣頑癡之鄙情。或用力勢逼掠,打撲抄奪。具造惡業,必死何疑。一但橫骸,神何可滅,隨業受苦,永無救護。可共悲哉。(非三寶不能救由此人不可拔) 若有智之人,終不行此敬重寺法,準而行之護惜三寶,諮請法訓,自招大益 故經云,眾僧良福田,亦是蒺藜園。斯言實矣。當知衰利由心,非前境咎』 資持釋云『二明非法之相二,初敘無知。僅猶略也。不體法意者總迷上三也。都無下二句反上因緣也,供養福田反上出離軼也。 多下次出非法三節,初敘無智造業又四,前斥聚會。今世多然又下斥侵毀。圖剝謂謀害。牴突即觸犯。恣頑癡者即不畏因果。或下斥規奪。具下總示因果。 二明有智獲益。 三引經合證。經文雙喻,下云衰利即合田園。蒺藜有刺,如菱而小。前境謂僧寺。』(已上皆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第二項 清信女法
▲事鈔云『清信女人入寺,儀式同前。 唯不得在男子上坐。形相語笑。脂粉塗面,畫眉假飾。非法調戲,共相排盪,持手撐人。(編者按:「撐」字原為[扌+棠],撐的異體字) 必須攝心整容,隨人教令,依次持香,一心供養。懺悔自責,生女人中常成礙絕,於此妙法修奉無因。不得自專,由他而辦,一何苦哉。應深生鄙悼。若見沙彌,禮如大僧,勿以位小而不加敬(此於大僧為小,於俗為尊出家受具,便入僧數。不得以小兒意,輕而持接設有說法,當謹聽受。勿復喚名而走使)』 資持釋云『初指同。 唯下次彰異又二,初指過。排謂推排,即牽推等。盪謂縱放。撐觸也。(編者按:「撐」字原為[扌+棠],撐的異體字) 必下示法。礙絕謂繫屬於人,不自在故。鄙謂厭惡,悼即悔恨。敬沙彌者恐謂未具,不加敬故。』(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第二節 出寺法
▲事鈔云『如此等,在寺中竭力而行。 所為事訖。辭出寺門,如法作禮。(佛前三拜,至門一拜,門外又一拜。若僧少時次第各禮一拜,多者總禮三拜。) 凡以穢俗之身入寺,踐金剛淨剎法地,自多乖於儀式。若去時,須自贖其過。隨施多少,示有不空。(若布絹香油澡豆華水,下至掃地除糞。)』 資持釋云『初結前。 所下二正示,初教禮辭。 凡下令捨施。金剛堅利之寶,伽藍福業之地,故以喻焉。』(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上來入寺法式中第一章中國舊法竟)